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太平村构建红色网格实现服务“零距离” |
一“网”到底“兜”起民生大小事 |
|
钟敏 2021-06-24 |
|
本报讯 “人往网格走、事在网格办”,以“小网格”推动“大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今年来,油坊镇太平村坚持党建引领,注重网格构建,着眼民生需求,实现管理“网格化”、服务“零距离”,构建一张红色网格,“网”进民生大小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眼下,夏种开始,记者在太平村看到,翻耕过的田里,机打粉碎的秸秆浸泡在水田里,成群的白鹭在田间觅食,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生态“画卷”背后是太平村网格员们的努力。“今年夏收期间村里未发现一例火种。”太平村党委书记唐建军介绍道,太平村整合原有网络,因地制宜,以300户的规模在原有网格基础上优化调整为4个网格。早在夏收开始之前,4个网格的网格员们就联合妇女代表、村民代表等志愿者,化身成禁烧政策的宣传员、做好田间地头巡查员、做好秸秆禁烧引导员。夏收开始后,网格员们24小时坚守在田间地头,紧盯小麦不放松,做到及时割、及时耕、及时翻,从源头上断绝秸秆焚烧的可能。
“办村里大小事,做居民贴心人。”这是太平村第二网格的网格员季萍的工作宗旨。平时,他们为村民处理身边事烦心事;汛期来临时,又化身“安全员”,认真排查网格里每一个隐患点,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
而“有什么事情找红马甲就行”也成为太平村村民“解难题”的最好选择。对此,家住太平村第一网格的吴代娣有着切身感受。今年年初,她在自家门口菜地尝试种植香葱,“没想到口味特别好,拿到市场去卖,也不错。”于是吴代娣动了扩大规模的想法,可“地”成了“拦路虎”。第一网格员方进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她的难题,他立即向村里反映,“没想到,村里居然真给我找了块40亩的地,就在家附近,现在香葱也种上了。”就在吴代娣香葱园不远处的扬中市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0亩玉米即将进入采摘期,网格员、退役军人范鸣又将迎来小麦收割后的第二个农忙,“每年播种、收割、销售,我们网格员、志愿者全部都参加进来。”
原来,近年来,太平村形成了江滩养殖、环岛生态林、秧草基地、荷藕塘等“五百一千”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而网格员成了免费劳力,每到农忙季节,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便会主动去各个合作社。不仅如此,太平村还以基地为中心,向网格内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今年70岁的赵云英便是扬中市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长工”:“每天就在家门口上班,一年也有近8000元的收入,够我们老两口一年的开销了。”
除此之外,太平村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康乃馨工作室,为网格内的百姓提供各方面服务。
(钟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