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韦锡贵
100年足够漫长,100年又相当短暂。百年沧桑巨变,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东方奇迹,伟大的祖国母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逐步进入了全面小康的新时代。扬中四面环江,成洲千年、建置百年的小岛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扬中的交通从出行看天、过江靠渡,到南桥北渡,再到一岛五桥……天堑变通途,路、桥的变迁让一座孤岛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江中明珠。
城乡道路形成网
扬中原先是无公路、无汽车、无轮船的“三无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扬中才有了第一条砂石公路三沙线 (三茅—沙家港),结束了扬中没有公路、不通汽车的历史。在随后的1958年、1959年又相继建成了三栏线(三茅—栏杆桥)、三八线(三茅—八桥)两条砂石公路,基本上形成了一纵一横的交通主骨架。但是公路里程短,路面窄,质量差,临港、临河隐患多。
改革开放后,扬中交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1982年、1988年先后对三栏线、三八线进行了拓宽改造,达到了三级公路标准。岛外岛西来桥镇也在1984年建成了首条公路——庆丰线。高瞻远瞩的扬中人民在1996年又拉开了修建 “扬中大道”的序幕。当年11月,5万多群众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三茅至轮船港20多公里土路基的挑筑,续写了扬中交通建设史上的壮阔篇章。2001年11月,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兼并城市道路功能的扬中大道工程全线建成通车。
2003年3月,扬中环岛堤顶公路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超1亿元,总长120公里。环岛堤顶公路优化完善了沿江交通环境,接通了环岛沿线40余条农村公路,带动了沿江20多个经济薄弱村的发展,加速推进了整岛城市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的进展。2012年238省道复线工程竣工建成通车;2016年扬中大道兴隆段改拓建,2018年建成通车;238省道八桥段3.88公里、238省道西来桥段改造改线工程分别于2012年和2018年完成施工。截至2017年,经全省国省干线公路路网调整,扬中东起二墩港汽渡码头(原231省道)-238省道-园博大道-扬中大道-滨江大道-扬中三桥,全长19.885公里路段命名为523国道,填补了扬中无国道的空白。
跨江大桥相继建
扬中四面环江,跨江大桥的建设,见证了扬中众志成“桥”的精神,见证了扬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次次“跨跃”。1992年9月,西来幸福大桥建成通车,直接与常州相连接。1994年10月,万里长江上首座由地方政府和群众集资1.62亿元建成通车的长江大桥,不仅打破了扬中“千年孤岛”的封闭落后历史,更展现了扬中人万众一心、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采。正所谓“扬中精神”建大桥,大桥精神建扬中。到2001年,扬中人民如愿以偿地实现了“八五”建大桥、“九五”修大道的夙愿,同时也标志着扬中第二轮交通 “大发展”目标的实现。进入新世纪,扬中的交通更是进入了发展的高速路。2004年11月扬中二桥建成通车,将本岛与西来桥镇紧紧相连,并加强了扬中与苏锡常等地的深度融合。2012年10月,泰州长江大桥段9公里的高速公路接线工程同步建成通车,结束了扬中在全省所有县市中唯一不通高速的历史,过往苏北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2014年10月扬中三桥建成通车,扬中—镇江半小时都市圈成为现实。
智能公交全覆盖
扬中客运最早运行的是22车队汽车客运站,2009年扬中新汽车客运站迁址运营;2017年新建公交总站;2018年8月西来桥公交枢纽站投入运营。扬中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全省领先,连续六年获评最高5A级。如今全市共开通公交线路39条,运营线路里程511.5公里,建成公交站台268个,其中智能公交站台70个,投入公交车辆156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60辆,压缩天然气、液化无燃气车83辆。一卡通实现三级公交全覆盖,城区500米半径公交站台覆盖率达到100%,全市85个行政村村委会500米半径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建成了覆盖整岛的公交系统,于2020年创建成全国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市。
因江而兴,跨江而盛。扬中交通的变化折射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历史,道路的变迁、桥梁的架设,有力促进了扬中社会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展望扬中交通的未来,城际轻轨的新建、S358扬中段延伸、以港兴市项目的推进,不久的将来,小岛扬中定会成为构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水上花园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