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热线
热线  
上一条:有事找“长洪”,随喊随到 下一条:垃圾分类 童心同行
农科专家送“宝”来,产量降一半价格翻一番
设施大棚里的“甜蜜事业”
杨蝶飞   2021-05-26

   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新坝镇的沿江苗木专业合作社,看到占地15亩的连栋大棚依次排列。“你看中哪个我们就帮你摘哪个,口感包你满意!”负责人施善志正忙着招呼一位坐出租车前来采摘的女顾客。这些日子,合作社的枇杷在朋友圈火了,市民争相留言订购,还有许多人像这位女顾客一样慕名寻来。 别看眼前大棚内枇杷长势喜人,前两年这里还是一片桂花林。2019年,施善志发现桂花树市场需求下降,经济效益越来越低。正当他忧心合作社发展前景的时候,同行向他推荐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孙强华。 “专家就是专家,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的问题。”施善志告诉记者,通过一番交流,自己的思路一下就被孙强华打开了。在仔细考察现场后,孙强华建议他应用连栋大棚设施改种经济林枇杷,因为这种果树管理相对粗放,在设施大棚种植的条件下能够有效避免本地区枇杷露天种植的幼果冻害,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两人 “一拍即合”,很快就去了苏州东山果树研究所等地学习观摩,引进了冠玉、白玉等枇杷良种回来种植。在孙强华的专业指导下,施善志先后两次进行移栽,2020年5月,615棵枇杷树全部移栽成功。 春天剪枝,夏天浇水,冬天摇雪,防虫防病。果子快熟的时候还要拉丝网、套纸袋以防鸟啄,果农们就是看天吃饭。2020年3月,他和孙强华一起考察了张家港等设施枇杷种植基地后,施善志果断投资240余万元建设连栋大棚,进行枇杷促成栽培,将气候条件对枇杷生产的影响将到最低,促进经济林高质量发展。 没想到,这一次的选择让他们提前尝到了设施大棚种植枇杷的甜头。 2020年冬天气温较低,露天枇杷幼果冻害严重,产量只有去年的30~40%。而设施大棚里气温较高,成功地避开冻害影响,并且大棚种植拉长了枇杷的有效花期,特别是头批花10月中下旬开花坐果幼果也能安全越冬,这批果实个个都有乒乓球大小,长势喜人;果实的大小、品质、产量都好上许多。今年的“大棚枇杷”采摘期不仅提前到来,还有望拉长枇杷季,设施大棚种植优势凸显。 走进连栋设施大棚,你一眼能发现它最直观的“优点”:高度适宜,既要防止枇杷树被日照灼伤,又要控制枇杷树的“个头”不往上窜,便于游人采摘。“多亏了孙专家从头到尾的指导,让我们枇杷第一次成熟就达到了比较好的品质,受到大家欢迎。”施善志说道,“大棚通风、薄膜两个环节再调整一下,今年亩产1000多斤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往上再升一升。” 现在,施善志的这块地已经是镇江地区最大的设施大棚枇杷种植基地,但他并没有满足眼前的“甜头”。根据孙强华的建议,他今年已经投资了18万元将剩下的空地改种红美人柑橘苗,下半年这块地也会安装大棚,将这项“甜蜜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相较于施善志的转型突破,入党20多年的孙强华牵挂于心的还是群众那点事——怎么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让更多的本地果农用上设施大棚栽培技术,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参加工作30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全市经济林(果树、花卉等)技术指导、培养园艺种植能手的工作,亲眼见证了扬中果农的奋斗和不易。 孙强华告诉记者:“设施大棚其实在我市已经有过先例,但当时农户资金有限,只是建成了单体大棚,这种温度变化大,比较费人工,生产管理难度比较大。”令他欣慰的是,现在施善志的连栋设施大棚成功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让扬中本地的果农们心动不已。这几天,他已经接到了多个本地果农大户的咨询电话,迫切要求现场学习取经。 “希望这个技术能给更多的本地果农带来 ‘甜头’。”孙强华说。 (杨蝶飞)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99456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511221 本月:2187096 今天:9052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