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扬中要闻
扬中要闻  
上一条:上半年全市科技工作成果丰硕  获批省级以上火炬计划19项  创历年最高 下一条:双创:合力推进攻难点
五指握出发展张力
解春玲   2006-07-13

  

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二●增创优势

建设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扬中,是第十届市委最重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历史使命。面对 “十一五”的瑰丽蓝图,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而有力的支点,来撬动扬中的新一轮发展。 这个支点落在何处? 报告的第三部分给出了答案:扬中的发展已经迈上了新的起点,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我们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协调推进,全面提升不断增创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优势所在】:产业结构、沿江开发、城乡一体、民富共富、协调发展。 【报告要点】: (一)优化经济结构,增创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二)推进沿江开发,增创外向发展的新优势。 (三)坚持城乡统筹,增创城乡一体的新优势。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创民富共富的新优势。 (五)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增创协调发展的新优势。 【关键词析】:一个“新”字,是对现有的优势进行全面的提升提出的要求;一个“增创”,是对优势更优的迫切希望。 【佐证资料】: 1、产业优势: 既有资质:全市经济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达到3.49:61.5:35.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利均比五年前增长2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工业经济贡献率达到48.3%。 目标所向:大力实施产业高新化战略,加快自主创新,加快技术升级,努力实现扬中制造向“扬中创造”的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确保到2010年粮经作物比调整为60:40。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争取到“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总量的40%左右。 2、沿江优势: 既有资质:53公里优良深水岸线, 扬中长江二桥顺利建成、环岛堤顶公路竣工通车,江堤达标建设全面完成,沿江工业集中区初见规模,港口建设蓄势待发。 目标所向:积极做好泰扬通道建设的配套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港口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10座以上,年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吨以上。积极推动大项目建设,使沿江工业集中区真正成为全市项目建设的集聚地、集约发展的先导区。 3、城乡一体化优势: 既有资质:城乡环境逐步优化、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坚持城乡统筹、城乡共建,修编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两轮镇、村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农村公路“半小时通达”全部落实到位。工程主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框架初步拉开。社区建设和城市片区改造进展顺利。 目标所向:围绕城市一体化目标,坚持“规划先导、城乡并重、完善功能、彰显特色”的要求,推动城市与农村一体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水上花园城市。按照“南进西拓”的总体方向,加快城区、桥区、港区的对接融合,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打造新城区,改造旧城区,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 4、民富共富优势: 既有资质:“十五”期间,我市主要人均指标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十五”期末,全市GDP达到108.09亿元,是“九五”期末的1.9倍,年均递增13.7%,人均GDP达到3.47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1.9亿元,是“九五”期末的2.93倍,年均递增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480元、7050元,比“九五”末增长49%、84.1%。 目标所向:坚持“政府主导、村为主体、农民参与”的工作原则,以促进富民增收为核心,以“四千四万”行动为抓手,以构建长效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扶持,大力实施“万人保障”行动,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达到7万人以上。 5、协调发展优势: 既有资质:十五期间,我市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加快。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和省“科普示范市”、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被评为省“四五”普法先进市,连续多次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连续三年成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 目标所向: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扎实有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把扬中建设成为和谐民主、安定有序的文明法制城市。积极争创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市。确保创建成为首批法治江苏合格市。 【报告解读】:改革开放2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人民把扬中建设成为在大江南北很有影响力的城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同时也积累了自己的发展经验,培育了自身的独特优势。 这五个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扬中特色”的既有优势,在辉煌的过去,是扬中得以从百强县市中脱颖而出的骄人资质,是扬中可资自豪的一张张“名片”。新的时代,新的发展,这些既有优势只有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才不至于被飞速的前行时代大潮抛弃,扬中才能实现新一轮崛起。 但巩固并发扬既有优势,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罗马还是陨落在历史的教科书中。发展硬道理,竞争最无情。不能克服自身的致命弱点,不能扬己所长避己之短,我们就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因此,市委在十次党代会上把“激发新动力,增创新优势”作为新崛起的有力抓手。 说得形象一点,这五大优势就好比五个功能各有侧重的手指,握起来应该是一个有力的拳头,展开来就是配合默契,各有分工,直指扬中未来的猎猎旗帜。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19249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723912 本月:2399787 今天:30322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