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周树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3月21日上午,我随扬中市作家协会采风,来到将红色游与乡村游完美融合的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普济南湖农场,重点参观了新建的红色记忆馆。
育婴洲碑记国耻家仇
我踱步进入了 “红色记忆馆”,穿过“时光隧道”,映入眼帘的是展馆东面墙上一张泛黄的“中国国耻地图”。这张地图上详细标注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署的各种不平等条约而划出的土地,并注明了时间、条款名称,再低头观看玻璃展柜中的一块“育婴洲碑”,碑文记载“英夷入境,田畴蹂躏”。听市博物馆陆尊老师讲解说,1840年鸦片战争两年后的6月,英国军队竟然窜入扬中育婴洲进行骚扰,田畴遭到蹂躏。我虽生于、长于扬中,也听过、看过不少关于扬中历史的故事、资料,却全然不知英国人曾侵略过我们这座江中小岛,这让我更加认识到加强党史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施光前与敌周旋封头坝
来到施光前展柜前,陆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封头坝遭遇战”的故事。1945年12月15日凌晨3时左右,施光前和吴冀率领40余人身背几十斤重的枪支弹药和背包给养,重返扬中,到达了封头坝(现南湖农场西南角),宿营在秦峰家。5时左右,敌人搜索部队与我部带班查岗到公路桥上的机枪班长张茂和相遇,敌军首先开枪,打伤了张茂和的一只眼睛,随后,一股敌人冲上桥头。排长朱奎生端着机枪将敌人从木桥上压了下去。不一会儿,敌人的后援部队赶来,施光前带领战友们勇猛还击,边打边撤,中午时分全部成功脱险。76年前的这场短兵相接的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新四军的勇敢斗敌精神,让我深为感动深受教育。
小步枪击落日本飞机
我们刚走到 “扬中上空步枪打飞机纪事”的展区,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士疑惑地问陆老师:“步枪真能将飞机打落吗?”
“这是事实。1939年8月10日,一架日本侦察机在老郎街上空,飞得很低很慢。当时我军部队隐蔽在竹园里,为保密,上级规定哨兵不允许随便开枪。可是两位哨兵李道南和陈秋生,看到日军欺人太甚,憋着一肚子火,举起枪对着螺旋桨‘叭!叭!’两声,将敌机打得歪歪斜斜,朝西北方向逃去,最终坠落在昔日的丰裕江边,前去收拾飞机的我军战士还击毙了两名日军飞行员。这一英雄事迹曾刊登在当年的 《新华日报》上。”陆老师一边讲说,一边用手指着沙盘告诉大家步枪射击的地点,飞机坠毁的方位,满脸自豪。
在这100多平方米的红色记忆馆内,我见到了出生在普济村翁家塘的镇江市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市长王龙烈士的诸多遗物和珍贵照片,以及祖籍普济村的马伟明院士赠送给家乡的“海口号”驱逐舰模型等。参观红色记忆馆,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才能铭记心中,代代相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