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顾明社
转眼离教致仕三载,诸多教育疑团一直萦怀,有些早已被理论界否定的教育现象,在现实中仍长期存在,并占有很大的空间,甚至还负隅顽抗,搞了四十年的教育,最终还是有点懵懂,无奈只能从教育圈外寻找答案。
我步入社会的第一站就是农村,在人生舞台上第一个角色就是农民。近日试图通过农业现象来比对教育现象,发现何其相似,甚至相埒。用老农的眼光阐释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教育问题,反而觉得袪蒙明晰,还能消弥心中多年的块垒,至于是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还要看是什么样的锁心。
施肥与施教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优劣,这个跨世纪论题由来已久,尽管素质教育符合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但应试教育这块臭豆腐,闻闻臭,吃吃香,短时间内迎合了升学率的追求。二者究竟孰优孰劣?记得早年农作物施的全是农家肥,它能长期保持土壤肥力,作物杆硬不倒伏,籽粒丰满可口。后来有了化肥,虽短时间内能使作物快速生长,但缺乏后劲,长期使用土壤板结,收成每况愈下。我觉得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宛如农家肥与化肥,前者是养份周全,发展全面,面向未来,后者是养份单一,只顾眼前,泯灭智慧,榨干“油水”,有损健康。蒲柳先零,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人的一生漫长,不能仅看学习阶段成绩的好坏,几十年后,陵谷变迁,每次考试前几名的学生往往平平,有创造能力,有社会活动能力,有灵性的人常常是中上生。其实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也不是双峰对峙,两水分流,只要把握“农家肥与化肥的合理配合使用”,能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教育工作者无须落入“陶瓷店里捉老鼠”的两难境地。
察苗与考试
这些年,基础教育 (特别是初中高中)考试频繁,期中期末考试天经地义,此外有单元考试,月度考试,单项测试,模拟考试等等,不一而足,有的甚至每周一考。其实考试仅仅是检测学习状况的一种手段,并不能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频繁的考试,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进程,还会让学生对学科厌烦,对老师憎恶,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这一现象让我不禁想起农民育种,农民种下种子后,不能隔三差五就翻开察看,必须要有持续的付出和等待,种子才会发芽。当今青少年学生中也出现了郁抑症,可能与频繁考试、长年压力有关,快乐童年、快乐青春被剥夺,怎能健康成长?失去了学习兴趣,不管怎么考,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就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根本没用。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锄头是用来种地的,不能摆弄锄头,忘了种地。
墩苗与穷养
年少时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战天斗地,苦学农业技术,曾听过公社农技员讲“墩苗”一事,就是说庄稼幼苗长势极快,甚至一天长一截,这时必须把幼苗边上的土踩实,暂时不予浇水施肥,目的是让幼苗不轻易吸收到营养,逼着幼苗根须扎向更深的地里。否则,扎根不深,待到茎杆旺盛时,就极易被狂风吹倒。由此悟及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问题。有些家庭让孩子含着金汤勺长大,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过着锦衣玉食、珠围翠绕的生活,孩子全然体会不了生活的不易,世事的艰辛,最终导致不能成人,还奢谈成才?古人云:繁华损技,膏腴害骨。不管是钟鸣鼎食之家,还是捉襟见肘之户,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穷养,否则男孩成不了大器,女孩成不了淑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些贫困得令人发晕,没有厕所,只要人一蹲下,狗的双眼就虎视眈眈的山区,经常能出国中大才。
早植与早教
今年时值正月初九,出现了连续几天摄氏24度的高温,于是我兴致勃勃地播下了苋菜种子,以期及早能尝鲜,哪知接着低温阴雨,菜籽冻僵,毫苗不生,宣告失败。查百度,苋菜喜高温喜阳光,10度以下难以发芽,三天的高温并不代表播种期已到。育人何尝不是如此,当下不少家庭名曰为孩子及早开发智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传授本该几年后学习的内容,好像唐诗灌得越早越好,恨不得一年级就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长此以往,为孩子种下了厌学的病根。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家长美梦最终化为齑粉。其实,不同年龄段注入什么学习内容是有规律的,并非志之所越,无远不届。人生路很长,杨季康期颐乃奋笔疾书,叶嘉莹耄耋仍研诗翻卷。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要努力不竭力,吃苦不伤身,家长应期待孩子几十年后仍光芒四射,而不是锈迹斑斑。
移苗与教程
最近几年,我每年栽种秋葵,摸索了一些种植规律,如果提前移苗,温度低,叶片小,茎杆软,小苗扛不住,成活率低。由此联想到一些初高中老师,经常大赶教学进度,有时甚至提前一学期结束课程,学生因基础不扎实,最后导致许多教材内容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持续地“炒冷饭”,费时费力。其实,教材的编写者对内容和顺序的安排,进度的设置,都是精心设计的,若提早“移苗”,常常导致“苗僵苗萎”,“暂者若昙葩,乍现枝头,俄倾雕谢”。
双抢与赶场
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抢收抢种,谓之双抢,记得为了赶脱粒进度,每个生产队都是歇人不歇机,即人员可轮流,脱粒机不能停,最后大都烧坏了电动机。电机产品超负荷运转是会毁损的,人何尝不是。眼下有些家长送小孩去社会办学机构学习,内容五花八门,有学科类的,有技能类的,有艺术类的,家长是“满目青山入怀,遍地风景如画”,恨不得把知识技能一网打尽,可怜的孩子只能在家长的裹挟下,每天赶场,孩子变成了学习机器,整日无清欢小乐,更无惊喜小确幸,由于心生厌恶,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敌人。成人需张弛有度,小孩更是如此。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没有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支撑一个人走完漫长一生的是喜爱、擅长与心甘情愿。饮马河边易,逼马喝水难。再说孩子的兴趣爱好差异很大,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同样的食物,有的人吃成“将军肚”,有的人吃成“公狗腰”。
时代需要航标,思想需要引导,教育无须时髦。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不跟风,不跟潮,客观理智地对孩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神圣的职责和义务。把孩子培养成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充盈,情感丰满,且具有平民本色、精英意识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