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周树新
“生命以痛吻我,我当报之以歌。”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普通的公务员,七年前是一位肿瘤患者,我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走上了康复之路,将病痛、苦难化为甘露,活出了精彩、快乐的人生。
用勇毅战胜恶魔 让生命焕发容光
漫漫人生路,风雨伴君行,谁都无法预知未来是什么样子。2014年10月,在单位组织的例行妇科检查中,我被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去上海肿瘤医院做了右乳切除手术,并经过了6次化疗。一年后去上海复查,医生怀疑左边又有了病变的可能,于是,我立即住院做了第二次手术,有惊无险,病理报告出来是良性。经过几次磨难,我对生活、生命有了敬畏之心。癌症并不可怕,但最可怕的是面对病痛悲观的心态,当我深谙这个道理后,在医生、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我及时调整心态,重新规划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我去了市老干部合唱团学跳舞、唱歌,去了市老年大学学书法、学文史、学诗赋,参加市红十字会及多个公益团队当志愿者。刚开始只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让病痛左右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不让自己整天去担心复发转移,渐渐地我发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美好的事物。生活又为我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户,我努力拼搏,将每一天都当成我生命的最后一天,让自己的生命容光焕发。
用公益奉献温暖 让人间充满大爱
一个人拥有着一颗爱心和奉献精神,才能快乐着他人的快乐,忧伤着他人的忧伤。2003年12月,我有幸成为扬中市首批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2005年我与西藏的一名女大学生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当时我做好了捐献的一切准备,等待前往捐献,可是那名大学生病情突变,离世了。虽没有捐献成功感到遗憾,但作为一名志愿者也觉得无悔。2014年4月,我经过培训、考核成为江苏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近几年来,我跟随市红十字会的同志,对各类人员进行应急救护培训数十次,培训了几千人。2017年市人民医院招募志愿者,我第一时间去报名加入,并担任了市人民医院“爱(癌)友俱乐部”的理事,数次去社区现身说法,为肿瘤患者做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重拾自信,战胜病魔,活出健康和美丽。我亦是市绿岛传统文化服务社、鑫雨亲子服务中心、海川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公益组织的骨干成员,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传统文化传播志愿者、科普志愿者,我多次参加朗诵、讲书、写作等,用声音和文字传递正能量,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用激情讴歌时代 让典型闪亮出彩
我虽不是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却深知媒体人的使命,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因此我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善于观察,不断发现真善美,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发精气神。在我市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创文创卫、抗洪救灾中,深入现场采访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及时发表。2020年,我采写各类稿件80余篇。去年6月,当我了解到建设二村的党员、退役军人匡飞,为救母亲捐出了造血肝细胞、花光积蓄、卖掉房屋、辞去工作,还背负几十万元债务,我以“孝儿救母显大爱,曲终有憾亦无悔”为题采写了匡飞孝老爱亲的先进事迹,先后被《扬子晚报》《镇江日报》《今日头条》等全国九家媒体采用。匡飞的事迹一经宣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匡飞还被评为扬中市第五届道德模范和扬中市文明家庭。此外,我采写的《用嘴吸尿救战友的抗美援朝老兵陈醉云》《乡村振兴水为媒、水清岸绿换新颜》《假溜烧饼》《脂油圆子》等文章上了《学习强国》。
岗位可以平凡,人生不可平庸。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倾情奉献,做出了一些成绩,党和政府给了我诸多荣誉,我曾获得扬中市“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四次受到扬中市人民政府嘉奖,一次被扬中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去年获得镇江市阅读明星、扬中市委宣传部 “优秀通讯员”称号……生命不息,公益不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今后,我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社会公益服务中去,继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让社会更和谐,让家庭更温馨,让生命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