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热线
热线  
上一条:我市“馆校共建”唱响合作新篇 下一条:关于对花园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的延期通告
“老艺术”重焕“年轻”光彩
“草根”文化让永小“点草成金”
  2020-11-18

   走进坐落在八桥镇红旗村的永胜中心小学的大门,左侧有一座 “搏乐草艺园”,园内的草亭里悬挂着大小不同的草编作品:草船、草帽、草房等精巧细致。机器人、飞马、飞鸟、蝴蝶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草艺园内还有大型的草编艺术品:“闻鸡起舞”“龟兔赛跑”“司马光砸缸”等,特别引人注目。 草编、草贴相关草文化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材料来源具有数量多、来源广、价格低的特点,具有培养孩子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从2012年起,我们学校关工委围绕绿色环保的主题,将红旗村的草编艺术确定为关工委艺术特色教育。稻草、麦草农村随处可见,少年儿童可以就地取材,在生活中找到灵感,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用自己的双手把一束稻草,一束麦草演变成一件工艺品。这既是对传統文化的传承,又能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成就感。”永小校长、关工委主任陈敏介绍,现在该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都安排两节“草艺”课,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 “草艺”制品。 永胜中心校的“草艺”课程,除了辅导员和美术老师授课外,还会邀请红旗村的民间艺人来校上课,这让传统的民间“老艺术”重新“年轻”了起来,在学生的指尖上传承。 红旗村的高美华女土就是常驻学校关工委的民间艺人。今年68岁的高美华年轻时是红旗村家喻户晓的手工名人,她动手能力极强,做的东西活灵活现,让村民们赞不绝口。“我年纪大了,动手能力大不如以前,但是我希望草艺不要绝迹,所以我重新拾起了这门老手艺。”在“草艺”工作室,高美华说。 以前“草艺”制作大多是生活用品,有实用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材质的生活用品涌进了百姓的生活,“草艺”制品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是现在,同学们又重新燃起了对草艺的热爱,这也让高美华感到欣慰。前年,她给孩子们制作的小狗、水牛和河豚等还陈列在草艺工作室,也让少年儿童们大开了眼界。 目前,永小已经逐步形成了百人社团的建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分层次开展草艺教育。五、六年级以仿真草叶为原料,编织形态各异的昆虫飞鸟;三、四年级,以麦秆贴画为主,进行染色技术的学习,利用不同纹理的秸秆进行艺术贴画,通过熨烫,产生深浅不同的自然纹路,形成较强的立体效果;一、二年级以编织草辫、草帽等生活用品为主。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的草艺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昆虫编织组成员能够在20分钟时间内,编制出栩栩如生的蝴蝶、鸟虫等。草贴画小组能够小组分工合作,在半小时内制作出生动活泼的草贴画,既有情趣又具艺术感染力。 “草艺很有意思,它汇集了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巧思。我们要把草艺代代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草艺,了解草艺。”手捧刚完成的草编《嫦娥奔月》的丁习纯同学动情地说。 □ 施大瑜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011507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8531212 本月:207087 今天:20708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