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
本报讯 立冬已过,在三茅大港友好桥段,河道两岸树木仍然葱郁,空气格外清新。村民们像城里人一样,早晚都会在沿河的村道上锻炼休闲。村民周先生介绍说,“前些年这里可不像现在这样,岸边都是占道经营的房子,还有砂场,灰尘噪音让人受不了。”
三茅大港作为我市的骨干河港,是我市河道整治的重点之一,原先建在河道迎水坡的违章建筑已经全部拆除,原来的砂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休闲广场。每天晚上周围村民都围聚到这里跳广场舞、散步休闲,环境变美了,居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据了解,像三茅大港这样的县级河道全市共有27条。近年来,我市在河道管护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一河一长、一河一档、一河一特、一河一策”的管护模式,明确了全市27条骨干河港的管理主体、管理范围、落实了管理经费,并按照每3km落实1名河管人员的要求,成立了41人的骨干河港管护队伍进行日常保洁。每一位河管人员都与所在镇(街、区)水利站签订协议,明确了责任、义务。其次,在部分骨干河道上安装实时监控、购置水面清捞船,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完善河道档案卡,给每条河道“报户口”,把“一河一档”管理模式真正落在实处。
除了县级河道外,我市还有144条乡级河道。流经经开区福源村的东福一级河全长1500米,原河道岸坡凌乱、土体外露,河床淤积严重,水生态环境较差,去年12月开工对这里进行治理,疏浚河道长930米,河道边坡用仿杉木桩和生态框护砌,新建涵洞1座,拆建涵洞2座,铺设草皮0.18公顷,岸坡种植垂柳、红叶石楠球等树木。经开区水利站站长李国荣告诉记者:“工程今年上半年完工,河道排涝标准达到十年一遇,消除排涝隐患,发挥河道生态效益,同时也改善了周边环境,让周围村民多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市水利局河道管理所副所长黄良建向记者介绍说:“整个河道整治包括生态河道建设、小微水体整治以及水美乡村创建,自2014年以来,我市共创建成水美乡村26个,4个水美乡镇,从2018年开始,我市先后有14个行政村实施了小微水体治理,目前全市有13条生态河道已建设完成,下一步我们继续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和小微水体建设。”
据悉,我市2015年开始启动《扬中市“十三五”轮浚规划》,目前已经执行完毕,整治县级河道10条,37.988公里,41.96万方;乡级河道83条,85.144公里,58.91万方;村庄河塘 1382条,432.853万方。
今年我市组织编制了《扬中市“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将于2021年起开始实施。根据这一规划要求,我市计划建成2条县级生态河道和30条乡级生态河道,充分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彰显水文化,提升水管理,努力实现“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长效管护”的建设目标。
(朱禹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