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法治扬中
 
法院专刊
调解一线
当前位置:首页 >>本地专栏>>法治扬中>>法院专刊
法院专刊  
上一条:饮酒闹事打警察? 下一条:为扬中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市全力开创新时代普法工作新局面
  2020-10-29

  扬中,一座幸福感丰盈的城市,小岛人遵循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沿着“七五”普法的光辉道路,积极构建了一方平安祥和乐土。 自2016年启动“七五”普法以来,我市围绕“七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有力推动了“七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完善四大体系,坚持普法惠民,全力开创了新时代普法工作的新局面。 真抓实干,齐抓共管 打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制度机制保障是提高普法质量的动力内核,是推动普法工作纵深发展的支撑平台。为确保“七五”普法有效开展,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普法机制,着力构建“市委政府牵头抓总、执法部门具体落实、社会组织鼎力支持”的“大普法”格局,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强化普法领导机制建设,将法治宣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三个文明”和法治平安建设同谋划、同实施、同考核,初步建立普法经费动态增长机制,市镇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级级传递工作压力,确保“七五”普法有力有序推进到位。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壮大普法骨干力量,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精准普法,实行执法前述法、执法中说法、执法后释法。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打造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检察院静思园法治教育基地、法院院史馆、财政局法治文化苑、供电公司“光明之源”等特色鲜明的行业型普法阵地,在全国首建执法普法思享园,同时紧扣重大时间节点,持续开展38反家暴、48司法日等专题普法活动。 坚持“融合开放”思路,拓宽普法辅助渠道,变司法部门“普法独唱”为社会组织“普法合唱”,发挥网友义工团、宝晋诗社等社会团体优势,引导参与普法宣传,提升普法工作影响力,先后成立21家司法行政社会组织,开展“法伴一生牵手成长”、家庭普法寻宝大赛、法治书画巡展等活动,持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形态。 以文促法,文法共融 构筑特色多元的法治文化体系 普法不再“板着脸”,才能接地气聚人气。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法治文化建设形式和载体,建成了一批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创作了一批融合扬中草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法治文化作品,形成了独具扬中特色的法治文化体系。 全面开展“人人学《民法典》”系列活动,建成50个富有乡土风情、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场馆,创成12家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打造百花齐放的法治文化品牌,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100%全覆盖;持续推进法治书籍进家庭,目前我市法治家庭小书房近4.8万个,覆盖面达80%。 根据个性需求、问题导向,量身打造“守护劳动者”“太平盛世”“法润油坊平安共享”等大型综合性法治文艺演出,创作了《普法精英赞》《治家格言》《阿旺的救赎》《老赖上访》等法治文艺节目,其中,《阿旺的救赎》获得省五星工程奖。此外,我市建成了全国首家法治文化艺术馆,围绕衣食住行医等生活要素,为广大市民打造法治宣传套餐,先后征集到法治文艺作品1500余件、法治书画作品900余件。 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在全国首建党内法规教育基地。同时,融合“法文化”与“和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孝和文化园、反邪教法治文化园等十余个德法阵地,组织开展“德法涵养文明共建和谐环境”“崇德尚法户”评选等活动,涌现出“睦邻文化”“家的味道——法圆空巢”等品牌。同时,在矛盾调解中以案释法,倡导“和为贵”理念,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下转2版) 突出重点,定向发力 构建精准有效的靶向体系 我市普法工作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开展直面需求的“供给侧”普法,提高法治宣传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重点突出四类群体。 掌握法治规则,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合法性审核管理,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法、任前任职学法考试等制度,有效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 突出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打造过硬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队伍,以“法治校园书飘香”为主题,提倡“一校一品”,打造了国防教育馆、生命安全体验馆、生态环保体验馆等阵地;侧重体验式家庭普法,以村居法治学校为阵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普法格局。 我市在全国范围内首建商道法治经济文化体验馆,拓宽企业职工学法知法新渠道,累计接待职工近15万人次。组建了“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安徽商会法律服务中心”,向200余户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法治讲座,引导580家企业聘用法律顾问,发放《给企业家的一封信》2万份,赠送法律书籍1000余册,依托企业网络服务平台动态普及涉企法律知识。 对于特殊群体这个“关键变数”,我市打造社区矫正法治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周行一善”活动;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尊法守法 情暖民工”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举办特殊人群法治讲座70余场次,赠送法律知识读本2000余册。 对标强基,精树品牌 厚实民主善治的基层治理体系 “七五”期间,我市不断整合基层治理力量,加大基层治理创新,切实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成效,绘制人和景美的法治乡村图。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形成了以“村(居)两委为主体、群团组织为平台、专业型法治组织为依托、社区组织为桥梁”的多元共治的组织架构。实行每3-4个村民小组的党员组成一个党小组,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建到群众家里。同时,联合村居工青妇群团力量,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引导五老说和团等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夯实基层基础力量。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市已经绘就了民主法治建设的路径图,以“村规民约”为龙头,全面修订村(居)规民约,成为村民依法办事的总遵循;以“三治”为主体,形成“自治为核心、德治为引领、法治为保障”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培树工作,推动村(社区)转型升级。“七五”期间,我市新增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1个。 加强创新力度,基层依法治理质效提升,创新开展了“一村一韵”主题活动,我市85个村(社区)因地制宜打造了350个具有法治元素的亮点特色,其中具有普法单体特征的44个。基层探索“1155”区域法治社会建设实践模式获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之一,“四立五治”法治化契约式社会治理模式获得2018-2019年度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 □ 扬司宣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08582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608269 本月:2284144 今天:18757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