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最强阵容塑平台 志愿服务聚民心 |
新坝镇: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招牌动作” |
|
蒋丹 2020-10-15 |
|
“来,麻烦出示一下您的通行证。”“36.7℃,好的,谢谢配合!”这是情景剧《春回新坝》中的一幕,讲述的是疫情防控期间,新治村一对新婚夫妇顶着风雪坚守卡点的故事。该情景剧由新坝老党员倪治平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薪火计划表演班的年轻学员表演,已在全镇各活动中多次上演,并广受群众好评。
在新坝,《春回新坝》这类自编自导自演的 “土味剧目”已经成为新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亮点。自2019年1月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来,新坝镇始终铆足劲,站在“全国试点”的高度,对标“全国试点”的标准,抓住“全国试点”的有利契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学宣悟践
最强阵容走深走实理论实践
新坝镇党委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打造“学、宣、悟、践”平台,让理论之声响彻新坝大地,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二楼,设有“理论文艺创作组”专属阵地,由倪治平、朱进龙、唐镇宝等新坝老党员、老教师组成,他们搜集整理身边的故事,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麒麟唱、花船、情景剧等形式,寓理与艺。《抗疫群英颂》《拐角的小房子》《让路》等节目,真实再现广大党员扎根基层的努力和付出。其中,《高扬精神旗帜,共筑安居梦想》《红色记忆里的扬中小姑娘》等优秀作品在省、市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
除此之外,新坝镇依托党委中心组、党员冬训、三会一课等载体,采取调研学与研讨学相补充等方式,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基层党委跟着学、党员群众共同学的生动局面;围绕群众需求,线下打造学习强国体验馆,线上打造 “理论宣讲云平台”;设立由市委党校副校长陈定春担纲的 “陈定春理论研究工作室”,加强理论研究,强化对乡村名嘴的培训指导。
“2+N”
最大限度发挥阵地资源效能
新时代文明实践,重在全民参与,贵在践行文明,关键在建优建强文明实践的载体和平台。
依托“全国文明镇”载体丰富、资源富集的优势,新坝镇采用“2+N”模式做大文明实践基本盘。“2”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及14个村(社区)村级实践站。升级提档,建强“一所”的同时,新坝积极探索,推动阵地前移下沉,把阵地建到百姓家中、群众身边、农户日常的聚集场所。“N”即若干文明实践基地。做强基本盘的同时,鼓励各村挖掘人文资源,建设一批实境式、沉浸式教育基地。比如,五一村建设志清亭,联合村建设郭克生纪念馆等。实践所与基地发挥各自优势,场馆互联、活动互动,实现实践资源的整合。
常态长效
最优队伍打造实践七彩平台
新坝镇紧紧围绕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推进文明实践七彩工程。以红色理论为龙头、以金色教育为抓手,以蓝色科技服务为载体、以紫色文体服务为主体、以青色风尚倡树为窗口、以橙色暖心帮扶为主题、以绿色生态为目标,通过创意编织、端午民俗表演、绿色骑行、途美乡村、魅力女性公益课堂等活动激发群众、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新坝镇设立了志愿服务中心和志愿团队孵化中心,面向全镇招募“注册志愿者”。同时,新坝镇将党员活动、干部队伍建设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机融合,以8小时内的扎实工作、贴心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8小时外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彰显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
□ 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