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



每一位援疆人的身后,都有一个大家庭:爱人、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孩子……这也意味着,一人进疆,全家援疆。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对于那些身在外地,坚守岗位的人来说,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虽远隔千里,却依旧情深谊厚。
援疆教师张兆伟
努力就是最好的礼物与祝福
“爸爸昨天告诉我,他在新疆,也吃月饼了。”“这几天放假,学校不供应饭菜,他们买菜自己在宿舍烧了。”……3日傍晚,在我市明珠花园小区,市二中数学教师朱方正和儿子、婆婆围坐在饭桌前吃着晚餐,而他们所聊的话题是几千里之外的那个人。几个月前,同为教师的丈夫张兆伟作为援疆支教教师前往新疆可克达拉从事教学工作,自此便成了全家人的牵挂。
朱方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丈夫扁桃体做了一个小手术,为了不影响支教工作,短暂的修整后,丈夫便毅然踏上了援疆征程。刚到新疆不久,张兆伟就出现了鼻腔出血、嗓子干痛、皮肤皲裂的情况,面对这些困难,张兆伟没有退缩和畏难,而是努力克服,主动适应,结果这些状况在两个月以后就逐步习惯了,如今他和学校当地的老师成了朋友,经常在一起聚会、吃饭和聊天。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朱方的回答是思念,特别是中秋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更能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滋味。“虽然不能与爱人相聚,但家人的思念与问候就是他坚强的后盾。”朱方表示,在暂别的这段日子里,她与丈夫约定,彼此都要认真投入到工作与学习当中,来弥补无法团聚的遗憾,只要知道彼此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着,就是中秋最好的节日礼物和祝福。 □徐岚
援疆医生朱北川
我在伊宁跟你们线上过节
“爸,祝你节日快乐!”“我让妈妈做月饼给你吃!”……跟爸爸视频聊天,是朱奕萌、郭泓丞兄弟俩接连三个月来每天不落的“功课”。国庆、中秋8天长假到来,一家人这样的线上团聚还将继续。
视频里身穿白大褂的爸爸名叫朱北川,是我市人民医院影像科科主任助理。有着9年党龄的他,今年7月初,主动请缨加入援疆医疗队,和镇江各地另外9名队友一道,踏上了为期半年的援疆之行。
跨越千里,进入对口支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影像科,朱北川一边在同事的协助下熟悉新的环境,一边进行自我调整,克服气候、时差带来的困难。很快,他就进入状态,全身心投入新的工作。阅片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多的时候,普通拍片、CT、核磁加起来有100多份报告需要审核;疫情防控需要,他还加入了医院内科研判专家组,参与新住院患者的风险等级评估、多学科讨论,工作充实而忙碌。
半年,对朱北川而言,是全新的体验;对于他的家庭,也是全新的挑战。“把家庭照顾好,把孩子照顾好,就是对他工作最大的支持。”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妻子郭永霞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庭责任,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孩子,两个儿子小学在读,照顾起居、辅导作业、陪伴锻炼,里里外外的事情,她毫无怨言。父母也加入了后援团,将后勤保障统统包下。
疫情尚在、工作需要,这个假期朱北川留在了新疆,这么长的假期一家人分开两地,俩小子有些失望,却也想到了补偿办法,他们告诉视频里的爸爸:“等你回来庆祝一下!”
□子禾
援疆教师姚海燕
在祖国另一端坚守职责
和朱北川一样,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教师姚海燕也是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热情好客的新疆少数民族朋友,这个中秋佳节让不能回家的姚海燕倍感亲切。今年3月,作为我市骨干教师,姚海燕主动报名,前往新疆伊犁可克达拉,进行为期18个月的援疆教学工作。
在姚海燕扬中的家中,有年过七旬的父母和刚上高一的儿子,平时家务活和照顾孩子的任务由爱人唐超和公公唐桂芝共同承担。姚海燕赴新疆的时候,孩子正面临中考,家中老人坚决不同意,怕影响孩子成绩,也觉得那边环境不好,担心她吃不了苦。好在爱人和孩子都比较支持,经过反复做工作,最终双方父母还是同意了姚海燕的决定。
育人有方、尽职尽责是大家对姚海燕的印象。爱人唐超告诉记者,一到新的环境,姚海燕就非常投入,角色立刻转变,平时与家人打电话、聊微信话题都是“我们新疆”“我们可克达拉”,还不停地邀请亲戚朋友到新疆做客。“虽然8天假期不能在家乡过节,但新疆已经成为我第二个家。”通过视频连线,姚海燕告诉记者,1日一早,所有扬中援疆支教队员和当地学校的老师一起参与了国庆升旗仪式,在视频画面中,姚海燕向记者展示了新疆的过节气氛。她说,接下来她将继续和当地人民一起,在祖国遥远的另一端继续坚守为师者的职责。
□徐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