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扬中要闻 |
|
|
|
最快24小时内救助到位 |
临时救助“急诊”通道让“救得快、救得准”真落地 |
|
孙薇方超陆春文 2020-07-14 |
|
本报讯“真是没想到,申请材料提交第二天,救助金就发到了我手上,前后才不到24小时!”日前,市民王大爷接过民政工作人员送上门的3000元临时救助金,直呼没想到!
针对以往困难群众“急难型”临时救助时效性不强、手续繁琐、救助水平偏低等问题,市民政局推出“急诊”救助模式,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多措并举畅通救助通道,有效提升了救急解难和兜底保障能力。
实施平台化办理,市民政局在各镇(街、区)全面建立起“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完善受理环节信息共享机制,同时优化简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将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各镇(街、区),对于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相关证明材料,一律取消,真正做到简政便民。
开展网络化管理,在全市各镇(街、区)明确一名救助工作管理员,各村(社区)明确一名救助工作信息员,通过巡查走访、信息采集、分类管理,梳理网格内居民的困难状况和实际需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完善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建立“急难救助580”微信群,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构建市、镇、村三级救助信息应急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实施救助,真正“救得快、救得准”。
此外,严格控制小额临时救助比例,我市还在各镇(街、区)设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并适当调整市、镇两级临时救助审批额度,同时积极拓展兜底保障新领域,开展低保对象农房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困难家庭大病救助双渠道帮扶等项目,成为“急难型临时救助”的有力补充。
(孙薇 方超 陆春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