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专栏专题
 
专题报道
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专栏专题>>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上一条:牵住父母的手,陪他们慢慢走…… 下一条:江苏扬中关爱流动人口把健康带回家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2018-02-28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来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作者:李海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对于这一重大判断,必须从政治高度与理论深度予以深刻理解和把握。

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对于社会主义本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主要局限于制度层面,将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制度结构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种理解尽管在社会主义初期的建设中发挥了特定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面对这种现象,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强调不能再纯粹从经济制度层面来思考问题。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回首四十年前的中国,可谓困难重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既启动改革并推进其深入,又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四十年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无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法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就无法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因此,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深刻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承担使命的自觉意识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形成的,也是在破解难题与挑战的过程中发展与推进完善的。不论是其形成还是发展,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既然党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就至为重要。就此而言,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这一重大判断,表明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在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表明我们党对于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自觉担当意识,更表明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如果不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无法进行伟大斗争,无法实现伟大梦想,更无法推进伟大事业。对于这一点,我们党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与非常明确的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的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各种严峻的问题与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使命呼唤担当,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大力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

〔作者:李海青,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金秋)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266389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09183024 本月:5533254 今天:385906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