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风采 |
|
|
|
|
目前,中小学生已陆续返校上课,超长假期之后的复学,孩子们的心理会是怎样?是高兴?是忧虑?还是……应当是兼而有之、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孩子从“居家”到“复学”的心理变化,防止他们出现不良心理,避免陷入心理误区。
近日,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春季复学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学期学习和生活。
《通知》明确,各中小学校要多措并举,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尽快做好疫情后学生的心理“复位”工作。一是迅速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明确分工和职责。二是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通过班会、课堂观察、谈话、问卷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准确把握学生对疫情的恐慌、对学业的焦虑、对开学后自身健康的担忧等真实心理需求,集中商讨应对举措。三是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开展一次新学期心理健康专题辅导,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防疫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培训,建立全员教职工参与的心理辅导体系。要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重大疫情危机下心理调节活动主题班会或团体心理辅导,面向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残疾、单亲等困境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心态,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普及。学校要引导教师,充分预估假期网络教学可能给学生学业带来的短期困难,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节奏。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关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成长、制度文化等要素建设,定期召开心理健康班会课,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给予必要的关爱。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微信、校刊、橱窗、板报等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
3.提升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力度,规范和加强心理辅导室管理;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每两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加大教育教学管理力度,确保课程实施到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各类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有机结合,可通过团体辅导、素质拓展、问题辨析、角色扮演、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方式,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困惑,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得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防止出现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倾向。
4.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各校要明确至少一名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老师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指导全校课程开设、活动开展、人员排查、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工作。要组建以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和镇江市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高级教师,优秀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中研讨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和重点生辅导等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指导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水平。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从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减轻教师过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指导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觉察能力、应对能力和指导能力。
5.逐步构建完善的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各校要制定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方案,认真排查师生员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公布辅导教师名单、辅导时间、心理热线及在线答疑平台等信息,建立特异师生心理健康管理档案,积极主动与教师家属或学生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或发现其他需要转介的情况,应及时识别和危机干预,转介到其它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并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对危机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高危时段进行提前预警,提高应对校园危机事件的主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师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除了《通知》所述的工作,小编也整理了一些分析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1.转变时期,孩子可能出现的情绪
喜不自禁。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盼着、想着、连觉都睡不好。这中间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觉得终于可以得到老师面对面的授课了,前一阶段线上上课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所以说不出的高兴。一种是觉得终于可以走出家门自由了,脱离樊笼,可以像野马一样随心奔驰了。
恐惧害怕。疫情造成的阴影没有消去,还有无症状病例可能会带来不可测的后果;加上目前全球新冠肺炎肆虐,造成输入病例日增,心有余悸。孩子害怕走出家门,担心会在无形中感染上。
焦虑不安。从一些开学的信息,感到学校生活与以前的不一样,担心自己能否适应。特别是初三、高三的孩子,忧虑这样的学习会影响自己参加中考、高考。
烦躁厌学。看到现在学校的诸多防疫措施非常复杂,感到限制太多,没有自由。前一时期居家自由惯了,想到又要去受学校管理就厌烦,觉得这样的学上得没有意思,有的甚至想“不上也罢”。
2.家长应给予的关注和引导
要让孩子懂得珍惜时机。今天的“复学”得来不易。今天的抗疫胜利是党和政府不惜代价,是全国万众一心、白衣战士舍生忘死换来的。为了学生能走进校园、坐到教室,学校的老师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准备。对这样的学习机会能不珍惜吗?切不能麻痹懈怠,更不能自由放任。
要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相信国家、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现在学校所采取的措施一定能保护好学生的安全;相信老师们一定会认真负责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会耽误中高考;相信只要自觉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学习,定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必害怕、不必忧虑,一切不仅会回归正常,而且会更好。
要教会孩子随机应变。根据现在的学习条件采用适时的方法。情况在变化,孩子们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随着变化了的情况而变化。前一时期的线上学习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如果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中的好做法总结、融合起来,肯定能提高学习效率。
(内容整理自:扬中教育信息网、江苏教育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