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献给母亲的挽歌 下一条:网络教学有感
心的呵护
□ 孙纪尧   2020-04-06

  农历腊月廿六,我把母亲从养老院接回家过春节。 因为我和弟弟两家都要去上海带孙子,五年前就将母亲送去养老院。那里条件很好,二十四小时有护工细心周到的服务,我们很放心。 每年春节,我和弟弟轮流将母亲接回家团圆,过了正月初五再送回养老院。 可今年的春节,与往年大不一样。正当大家欢天喜地迎新年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随着腊月廿九武汉封城,全国进入紧急防控状态。母亲自然也去不了养老院,只能留在家里。 母亲今年九十二岁,身体状况一直不好。1992年因贲门癌而开过大刀;2004年因青光眼手术失败而双目失明;2006年患严重骨质疏松症,浑身疼痛难忍;2012年患鼻部溃疡,久治不愈;2014年因贲门癌手术疤痕增粗,食管严重堵塞,只剩六个毫米。吃饭时食物下咽困难,常常不停地呕吐白色粘痰。 一次次病痛的折磨使得母亲模样大变。原本高大壮实、年轻貌美的母亲不见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位矮小瘦弱,皮包骨头,似乎一碰就倒的垂暮老人。她,难道正是我的母亲,曾经养育我的亲娘?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的心在滴血。 起初几天,母亲的饮食大不如前。原本每天早餐一个水煮鸡蛋,如今吃不到三分之一;原本一天一瓶牛奶,如今一口不喝;原本一日三餐都能喝一碗汤粥,如今喝不了几口。 如此状况,如何是好? 莫非……? 这可是非常时期,千万不能…… 我和老伴心急如焚,我甚至想到了把我们姊妹几个集中起来商量对策,可那时也不方便啊。“我妈喜欢吃山芋和番瓜,我们煮给她吃试试?”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急急忙忙跑去告诉老伴。 老伴立马煮了半个山芋端到母亲床前:“妈,我给你煮山芋了,你要不要尝尝?” “山芋?好啊,我最喜欢吃山芋和番瓜了。”母亲脸上终于露出了回家后的第一次笑容。 这一顿,母亲居然吃了半个山芋和半碗汤粥。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每天一日三餐都给母亲搭配山芋和番瓜。渐渐地,母亲每顿都能吃一汤碗配有山芋或番瓜的汤粥。我和老伴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母亲还喜欢吃菜粥,里面放山芋、番瓜、芋头、豇豆、豆腐、卞蛋等东西的腊八粥之类的那种。我们就三天两头煮给她吃。因为是三个人饭一起煮,我们还得加放黄豆、花生米、竹笋和肉丁等。每次菜粥煮好后,老伴都会在给母亲吃的碗里细心地一个个捡去这些东西,然后端给母亲吃,因为母亲没有牙齿。 母亲还喜欢吃水糕。春节蒸的吃完后,老伴还特地又蒸了几锅。 为了给母亲增加营养,我时常买些排骨和鱼回来煨汤给她喝。汤里搭配一些豆腐、山药、萝卜和蘑菇之类的食材。因为这些食材既有营养又容易消化,既不难咀嚼又味道鲜美。汤煨好后舀给母亲喝之前,每次都细心剔除骨头和鱼刺。往往得查两遍,每人一遍,确保不让母亲给卡着,因为母亲看不见。 经过耐心的调理,母亲的饭量大增。一日三餐,每顿都能吃一小碗配有山芋、番瓜的汤粥或鱼汤、骨头汤,另加鸡蛋、水糕等。米饭,母亲已多年不吃,因为食道狭窄。 冬季,晚上时间长,为防止母亲肚子饿,便在睡前为她准备好零食放在她床头边手容易摸到的地方。零食有包装纸,有的还不太好撕,便给她撕好放在饭盒里。 在养老院,一个房间几个人,还有护工陪伴。回家后,我们把母亲安排在楼下的房间。为了不让老人家寂寞,我和老伴把床从楼上搬到楼下,和她睡在一起。 房间里没有空调。天冷的时候,给她冲一个热水焐子放在被窝里,再开上加热器。为安全起见,没给她用电热毯。大概是因为瘦弱的原因,母亲特别怕冷。最冷的那几天,于半夜或凌晨突然提出要给她换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冒着严寒穿衣起床及时给她换。白天,母亲也须臾离不开热水焐子。每天早晨和中午,我分别给她换一次热水。 房间里也没有卫生间,母亲大小便用的是在养老院一直使用的老年座椅式坐便器。老人家一生不喜喝水,因而小便很少,每天早晚各一次。可大便是个不小的麻烦。尽管因为吃得少而次数不多,但时间节点却在夜间,或半夜,或凌晨。每次便后,我都得起床将粪便倒入室外的茅坑里,然后把便池冲洗干净。因此,免不了挨冻和闻臭。 母亲近年身体和精神状态大不如前。每天晚上,或阵发性咳嗽,或轻声哼哼,或大声嗳气,或梦语连连,偶尔还会突然坐起来。我和老伴已近古稀,本来睡眠就不好,经母亲这一搅和就更加糟糕。一个晚上时常得醒个四五次,醒后就很难入睡。 母亲的卫生也是我们很费心的事情。 每天早晚,给母亲洗手洗脚和洗脸梳头,我义不容辞。我用温热的水,轻柔地给母亲清洗;然后用香皂搓洗毛巾,冲洗面盆和脚盆。每天早晨,我都会用木梳给母亲轻轻梳理全白的头发,边梳边不停地夸赞她漂亮。每当这个时候,母亲的脸上都会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嘴上还啧啧称赞:“我儿子每天都给我梳头”。每隔两个星期,我都会给母亲洗一次头,并用电吹风吹干。手脚的指甲长了,也及时细心修剪。 母亲衣服的换洗和卫生的一些事情,每次都是老伴主动来做。她对待我的母亲如同对待她的母亲一样。 每当天气晴好,我们都会把母亲搀到室外晒太阳,把被子搬出去暴晒,并打开窗户通风透气。母亲身患骨质疏松,坐的时间不宜太长;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便把她搀回房间。阴雨天气,室内常有湿浊之气,我们便点上檀香以清新空气。 母亲一生爱干净,爱整洁,即便九十出头,又双目失明,穿衣服也是干净整齐,有板有眼。 疫情防控期间最害怕的是生病,因为去医院可是件麻烦的事,而害怕的事还真的差点就来光顾了。 母亲回来后十多天一直没有大便,到第十二天,我们着急。 “要不给服通便药吧?”老伴对我说。 “胃肠动力不足,又缺乏运动,可能是便秘的原因。吃点吗丁啉试试。”我担心母亲服了通便药后会腹泻不止。 于是给母亲服吗丁啉。第二天,大便就顺利排出。 一天夜里,母亲突然肚子疼得厉害,又是呕吐,又是腹泻。 我看了看母亲的舌苔,舌苔薄白而润滑。便问老伴:“母亲会不会着凉?” “中午给她换了衣服。”老伴回答。 我猜测母亲可能受了风寒。于是让她服了藿香正气液。 之后又泻了一次,症状便慢慢消失。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又突然头疼,喉咙疼。我摸摸她的头,感觉有点烫,判断可能受了风热。于是给她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和板蓝根冲剂,第二天早上便痊愈了。 母亲的鼻头有一块溃疡,时好时发。好的时候,厚厚的疤痕形成,但永远脱不掉;用手一抓,疤痕就破裂淌水流血。开始我用金霉素眼膏或红霉素软膏给予抗菌消炎,但不结疤子;后来我就用桂林西瓜霜粉末外敷,几天后就形成疤痕。 我平时喜欢读一点医学方面的书籍,中医和西医都读,家中藏书也有这一类。我又在家中准备了一个家庭药箱,常用药都有一些。真想不到这回还发挥了一点小小的作用。 母亲这次回来过春节,最大的变化就是辨识和记忆能力的变化。以前,母亲的辨识和记忆能力都很不错。尽管眼睛看不见,但凭借说话声音能准确判断是谁;凡是她熟识的人和经历的事,都清楚地记得。如今,只能辨识与她接触多的人,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瞬间就会忘记。回来两个多月,还一直以为在养老院。有事总是叫:“丫头 (在养老院对护工的称呼),水焐子冷了。”从来没有叫过儿子儿媳的名字。告诉她现在在哪,过一会又忘了。你让她小便,她说刚才小过便了,可明明没小过;你给她的东西明明吃下去了,可愣是说你没给她。 除了辨识和记忆能力严重下降,还害怕独处。一个人在屋里待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便会大声喊叫。明明你没想去哪里,可她不时会问你:“到哪去啊?”生怕你会离开她。 不仅害怕独处,还时常做出小孩子的举动。有好几次,她正在吃东西,我们正巧去房间,她察觉到了,便急急忙忙把东西藏起来。在被窝里,枕头底下,常常会发现她藏的没吃完的食品。 母亲如此衰老,令我们心痛。 怎么办?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治。” 我和老伴都觉得:常陪伴,多聊天,或许才是治疗母亲心病的良药。 疫情防控期间,要求宅在家里不出门。这正是极好机会。为了不让母亲害怕和寂寞,我尽量多一点时间陪在母亲身边,和她拉家常,陪她聊天,给她讲述她开心的事,喜欢的事,值得骄傲的事。晴好天气,搀着她在家前屋后散步闲谈,聊过去欢乐的事情,聊如今美好的生活。晚上,我和老伴,跟母亲睡在一个房间里,既是为了照顾她的起居,也是为了陪她说说话。 这次母亲回来过春节,由于情况特殊,待的时间比往年多很多。为了把母亲服侍好,我和老伴不知动了多少脑筋,付出了多少心血。从饮食起居到环境卫生,从物质生活到精神抚慰,每一个细节都用心思考,周密安排。虽算不上无微不至,也可谓尽心尽力。这次对母亲的细心照料和精心呵护,完全是我和老伴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更是我们用心构筑的亲情奉献。 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我,一口奶一口饭地喂养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对我可谓呵护备至。如今,母亲年老体弱,疾病缠身,行动不便,正是我尽心呵护母亲的时候。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里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如今,无论我为母亲付出多少,都不能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40468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890996 本月:1566871 今天:1132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