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也谈行百里者半九十 下一条:我知道你在
长寿村福源探秘
□ 曹纪平   2020-03-15

  “和润天地福之源,孝昭日月善之本。”走进扬中市经济开发区——福源村,杨柳绽新芽,油菜花竞放,野荠阔叶肥,临江自然风貌跃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慕名探访长寿之村——福源村,寻访长寿之秘。 1919年出生的丁林氏,101岁的老奶奶,身板依然硬朗,耳聪目明,腿脚利索,看起来仿佛像个80多岁的老人家。尚能上下楼梯,洗衣做饭忙家务,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老人年轻时,家里缺衣少粮,生活艰苦。然而,性格开朗、脾气好的丁林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拉扯着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大成人。老伴六十多岁离世,现如今,丁林氏老人随儿子们一起生活,儿孙们三天两头往家里送牛奶、桂圆、小零食,粗茶淡饭,老人过得很知足。 1918年出生的包石氏老人一辈子粗茶淡饭,喝红星河的水,吃自己种的粮。102岁的她,腿脚灵活,自己做饭洗衣,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老人耳聪目明,穿针引线纳鞋底被视为福源传奇。包石氏家境贫寒,兄弟姐妹众多,八岁时被送到福源村前三组抚养,生活的全部就是下地种田、砍柴拾草、养猪做饭和抚养一子四女。包石氏忙前忙后,八十多岁时才在子孙的劝阻下不再做农活。“吃苦耐劳,粗茶淡饭”是包石氏的长寿之钥。 1918年出生的周吴氏,9岁便到周家做童养媳,茅草屋、泥巴墙,风里来、雨里去,忙忙碌碌。性格温和的周吴氏一生与农田打交道,与老伴相濡以沫,老伴86岁时去世,一生养育五个子女。如今,周吴氏家五世同堂,大家庭成员有五十余人,后辈们尽心尽力侍奉老人,老人吃穿从不讲究,要说喜好,还是那米粥和水果。经受过百年风雨的洗礼,周吴氏到百岁时仍然腿脚灵便,头脑灵活,直至2019年才无疾而终。 1916年出生的何姚氏,无论严寒酷暑,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忙这忙那,没有闲暇之时。勤劳练就了老人硬朗的身体,九十几岁还去江边捡芦柴回家生火做饭。何姚氏老人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特别喜爱吃米饭、面条、肉包和鸡蛋。三个孙子轮流照顾,家庭和揩,其乐融融,老人于2019年寿终正寝。何姚氏的长寿秘钥就是起居规律,家和子孝。 福源村最年长老人何林氏,1912年出生,养育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年轻时虽然生活艰辛,但她性格开朗,待人热心,乐做善事。老人常说:“自己能活到百岁,就是因为一辈子都做好事”。何林氏老人一生无欲无求,无为无忧,凡事不强求,喜欢顺其自然。饮食不讲究,更无忌讳,年老后,家境好了,她甚至每天都吃肉。2018年秋,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儿媳每天早晨都会蒸上一碗豆油炖蛋,端到床前一勺一勺喂,3个女儿争着照顾在床前。老人于2019年与世长辞,她的长寿秘钥:乐做善事,无欲无求。 初访福源,置身孝文化园,“和谐家园”“天地人和”“邻里和”“小孝齐家”“大孝兴邦”等展牌随处可见,在这里我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福源长寿村的长寿秘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21492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693248 本月:1369123 今天:4944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