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扬中日报
微扬中
学习强国中的扬中
理论学习
公益广告
强国复兴有我
时间:
~
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文章
>>
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
志愿精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闪光
下一条:
南京:餐饮业加快复工 有序恢复堂食
让超长寒假
多点收获
来源:广州日报 2020-03-09
疫情紧张,全国各地纷纷延迟开学时间。不少家长也应防控要求远程办公,超长寒假加上与娃共处,难得的亲子时间却让不少家长们很崩溃:孩子整天闹腾,管都管不住,身心交瘁;停课不停学,远程办公还要陪听网课……被延长假期击中的父母,该如何陪孩子合理、安全地度过这个“难忘”的假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为家长们总结一份“让超长寒假多点收获”的教育指南。 查漏补缺+开阔视野 由于假期延长,不少学校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纷纷开展了网上课堂、云上课堂等,利用网络给学生教学、讲解作业,保障孩子“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记者采访中发现,家长们对网课却有不同看法:有的希望孩子不能浪费假期时间,应多利用网络教学学习;有的认为网课时间太长,孩子一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动不起来不说,家长还要时刻监督,搞得身心疲惫。 对于这一现象,孙宏艳表示认同。她说,网课学习的效果其实不如真实课堂,缺少直接交流和课堂氛围,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互动学习效果差,加上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对视力也有影响。其实,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已明确,寒假延长可利用暑期或周末等时间补课,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孩子耽误课程。这段时间,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学习应是“查漏补缺”和“开阔视野”。 一方面,家长要监督孩子把寒假作业按期完成,结合平时与孩子、老师的沟通,与孩子一起查漏补缺,发现较弱的学科或学科里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一起做好新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孩子的休闲时间不能少,休闲方式得当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在家学习一定要规律,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步从“假期时间”过渡到“学习时间”。可根据以往工作日的时间,与孩子约定每天固定的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告诉孩子,即便不出门,也要按照正常的节奏生活。 放下游戏动起来 疫情期间,孩子“关”在家中闲不住。年龄小的孩子最难带,上蹿下跳、一刻都不闲着,想尽法子折腾;稍大一点的孩子,虽然能安静地坐着,可不是在学习,而是被游戏机、手机等诱惑着,既伤视力,身体活动量也不达标。在专家们看来,特殊时期,不能因为不出门而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以下几点要格外注意。 孙宏艳说,年龄小的孩子,注意力本身就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所以,孩子短时间里变着法儿玩很正常,家长最好不要过度干涉。重要的是,家长要适当地给孩子建立一点秩序感:告诉孩子玩耍时间要有克制,不能耽误吃饭、睡觉;帮孩子判断玩耍的环境和动作,以回避不必要的危险。比如,不要在凳子上跳来跳去等。小一些的孩子,家长可趁着和孩子长时间的相处,关注孩子的兴趣,例如发现孩子沉迷于拼乐高、画画等,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孩子动手,培养注意力。年龄稍大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摆脱电子设备的诱惑,家长可用运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利用家里有限的空间,做计时原地跑和波比跳等运动,胜利一方有奖励,鼓励孩子多动。 崔民彦提醒,小孩子在家活动,家长要时刻紧绷安全弦,让孩子在自己视线范围内活动。孩子在窗边或浴缸边时要注意看护,让孩子远离电线、插座及容易倾倒的家具。家中药物一定要放在孩子无法发现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此外,不要因为在家而忽略了孩子的冷暖,最好不要因为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就医,以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风险。 抓好“三观”教育 没办法出门,孩子频频发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出门”“我想去见好朋友”“什么时候才能开学”等问题,家长如何回应?孙宏艳表示,疫情当下,不妨与孩子一起感受疫情,抓住这个教育机会。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生与死:生命教育。这是当前教育中比较匮乏,也比较难开展的教育。每天新闻都会播报最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死亡病例数,家长不妨借着这些数字,给孩子讲一讲,什么是死亡,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人类需要保护野生动物等。 善与恶:公德教育。疫情期间,各种信息非常庞杂,家长可以利用现有的新闻素材,尤其是视频素材,形象地给孩子讲解社会秩序需要人人自律,讲卫生、少聚集,这是个人防护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上其他人的安全,而打骂医生、违背疫情防控秩序等行为都是违背社会公德的。 真与假:科学教育。谣言总是和恐慌相伴而生,家长可根据一些主流权威媒体的科普信息或一些介绍病毒的相关书籍、纪录片等,与孩子一起学习什么是病毒,什么是传染病,如何才能正确防控疾病等。 我与他: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次疫情中,白衣天使的最美逆行、举国同助武汉等善举不胜枚举。家长可以借这些事例,给孩子讲讲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牺牲,慈善代表什么,个人与集体和国家是什么样的关系等,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来源: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407936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2703650 本月:4379525 今天:9161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