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我市“双向发力”勇夺抗疫发展“双胜利” 下一条:分区分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探索出入公共场所扫码管理
无接触登记 高效率防疫
来源:人民网   2020-02-25

  为更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少地方探索用好二维码,对公共场所出入人员进行检查、登记。各地将人工防与技术防并用,为基层防疫注入智慧力量,建立起抗击疫情的有效防线。 提高效率 红黄绿色码 分级助通行 近日,记者在余杭区临平街道荷花塘社区发现,居民只需要量好体温,出示手机上的“杭州健康码”就可顺利进入小区,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 “之前除了出入证,还要出示身份证、工作证明,检查过程接触的人也多,增加了感染风险。”余杭市民徐建芬说,“现在有了健康码,我们自己用起来也方便,手机点开出示一下就好了。” 为防控疫情,浙江杭州余杭区实行了“十项从严”管控措施,1400余个卡口对经过的人实施 “一查二测三问四提醒五登记”。检查点采取人工登记、手工填写,易形成拥堵,虽然后来社区设计出纸质 “出门通行证”,但社区门口志愿者仍然需要为出入的居民一个个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费时费力。 疫情防控检查如何最小范围降低接触,提高工作效率? 2月4日,“一人一码,扫码出入”的方案在余杭区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被提了出来。通过个人信息的自主登记,可通行的人员激活生成绿色二维码,凭码在各村社、企业卡口通行进出。2月15日,经杭州市政府统一部署,“杭州健康码”正式上线。 健康码如何操作?居民王先生向记者演示:手机支付宝上就能完成信息登记,通过审核后,将产生一个颜色码。持绿码可在各卡口通行和村社、企业进出。显示黄码者,要进行7天以内的集中或居家隔离;显示红码者,要实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黄码和红码在连续申报健康打卡正常后,均可转为绿码。 居民自行登记信息,如何保证真实?“居民申领健康码后,后台将对申领人所填信息进行核对,一旦发现弄虚作假,不但立即转为红码,还将视情节和后果纳入个人诚信管理系统。”杭州市数据资源局负责人介绍。 临平街道荷花塘社区党委书记吴军说,一测一刷,提高了小区卡口的人员通过率,省去了纸质登记、减少了密切接触,减轻了防疫的人力负担。 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创新,健康码又有了新功能。2月21日起,杭州健康码可以与杭州市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打通使用,杭州市民可凭支付宝健康码看病。“下一步,杭州健康码还将实现网上签约、网上预约、互联网诊疗、报告查询等各类应用。”杭州市数据资源局负责人介绍。截至2月19日,杭州健康码领取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 精准定位 提示潜在风险 保护个人信息 几天前,记者来到昆明市官渡区小区、超市等公共场所体验发现,这些地方实现了“无接触”登记,全程快捷、无拥堵。这得益于云南省在全省各机场、车站、商超、医院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推广的二维码。记者发现,除了首次扫码需要手机短信验证,之后只需用微信扫码就能快速实现出入。 云南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通告,自2月12日12时起,全省范围内公共场所开展“云南抗疫情”扫码行动,所有公共场所均实行扫码出入制度。对拒不配合的,公共场所有权拒绝其出入;对强行出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旦感染者被确诊,感染者曾经在什么时间段、哪个公共场所停留,同一时间段及之后该公共场所还有哪些人曾经进入过,后台系统会自动生成数据。当这些人被快速定位后,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向可能接触者发出提示,提醒他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视情况居家隔离或到定点医院就诊,最大程度减少交叉传播的可能性。”负责程序开发的云南省公安厅大数据专家组组长刘跃文说,该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输入性风险和本地大面积扩散风险。 收集个人信息数据,个人隐私如何保障?“扫码不是为了采集市民的其他信息,而是为了在有疑似病例出现时,提醒可能的接触者,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解决事后追溯难的问题。”刘跃文介绍,“云南抗疫情”扫码唯一采集的信息是手机号,没有采集姓名、身份证和其他内容。“采集手机号,就是为了方便发现确诊病例之后,快速地联系密切接触者。” “这次所采集的信息,都是由专业团队统一严格管理、专人专用,只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刘跃文说,等疫情防控工作结束或指挥部下命令此次扫码行动结束,数据将会被销毁,不留作任何用途,个人隐私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多方联动 街道物业居民 合力打造小程序 “嘀——”一扫二维码,姓名、住址、出入登记记录明明白白。这是安徽合肥市包河区万年埠街道皖新朗诗绿郡小区正在使用的“社区疫情防控”智能软件系统。 2月7日,合肥市开始对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如何确保工作落实又不影响大家的生活?街道与社区、物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正在所有人一筹莫展时,从事程序研发的小区居民赵念伟站了出来:“开发一个小程序!”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街道工作人员、物业和赵念伟他们一边分头行动,一边加班加点线上交流进展和待解决的问题,程序开发迅速推进。2月10日上午,内测版推出。2月14日,智能系统正式在小区投入运行,当天,在物业人员的宣传之下,覆盖95%以上的小区业主。 就这样,这个系统由万年埠街道、皖新物业、居民志愿者三方共同开发完成了。赵念伟介绍,这个小程序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业主下载安装小程序后,通过小程序生成业主码,居民扫码后即可填写电子 “出入凭证”。 “出门前填好电子信息表,到了门口这里扫个码,再测个温就可以走了。”小区业主洪林说。 “不光业主欢迎,更方便了我们物业”,正在门口值班的皖新物业保安宗敖说,“我们现在只要测一下体温,看一下手机界面就可以了,不用和业主直接接触,既安全又省事。” 据皖新物业经理高伟介绍,这个系统堵住了纸质出入证的漏洞,比如冒领、多领、转送他人等现象。此外,系统还集成了多种服务功能,不仅可以完成出入登记,还能完成复工证明、返程人员出入登记等工作。 “我们凝聚居民自治的力量,开发了这个小程序,让社区真正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万年埠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雨说。 (来源:人民网)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360960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2207755 本月:3883630 今天:161329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