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过 年 下一条:读《昆虫记》有感
奋斗大西北
原河西师专扩建   2020-01-22

  □ 黄寿年根据王峰(王龙烈士女儿)口述整理 刻苦学医 1955年6—7月份,我从朝鲜回国来到沈阳军区待产,9月10日,我生下了小女儿。这时,我老伴李振山也随着志愿军后方医院回国。他们部队被组建成预备九师开赴甘肃省天水进行休整。我生孩子半月之后,部队派人把我也接到了天水。年底,部队又开赴到河西走廊张掖地区。 当时组建预备九师到大西北是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后来形势好转,1958年,大部分部队干部就地转业到河西地区威武、张掖、酒泉等地工作,我老伴李振山也转业到张掖地区河西医学院工作。 1955年我生小孩后便成了随军家属,但没有办理退役手续。1958年大跃进,全国各地均轰轰烈烈地搞建设,我想:我是个共产党员,又是个革命军人,不能就这样蹲在家里荒废一生。我征求老伴意见:可有工作可做?他说:医学院有个医师班(中级),去学习吧。我便去学习了。哪知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困难重重,我只念到小学四年级,医学知识涉及物理、化学知识,我是一窍不通,怎么办?我想起父亲的教导:“要坚强!”我就请人给我补习初中部分的物理、化学知识,然后再补习高中阶段的知识,一点一滴地认真学,一点一滴地用心记,常常晚上只睡4个小时。我生小女儿后体质较差且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症,整夜睡不着、头昏耳鸣,体重仅有74斤,但我坚持着,照样去参加“深挖洞、广积粮”的劳动。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努力学习,不气馁、不松懈。开始,考试成绩只有2分(当时是5分制),后来努力学,达到了3分、4分。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终于以4分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高兴! 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1961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张掖地区医院。 有了新工作,我很高兴。院领导安排我到理疗室上班,当时这个科室只有一个盲人在做按摩,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科室办好。刚开始,理疗室需要搞红外线电疗,对各类关节炎疗效很好。后来有女同志反映说,有一种蜡疗对不孕症有疗效,但不知蜡到哪买。我得知这一信息后,就到处收集资料、筹备材料。蜡疗过程中的化蜡这一步骤至关重要、也是要有技术的,于是我就慢慢摸索、多次尝试,终于掌握了诀窍。我用心给不孕妇女进行治疗,有好几位妇女治疗后都怀孕、生孩子了!她们都很感激我,我很高兴:能让人祛病去痛、获得健康,这是我的天职、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有位地委领导因关节疼痛到我这里理疗后有所好转,他夸我医术高、态度好,我心里像倒了碗蜜似的,促使我更加坚定信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位山东来的女同志,她在张掖地区这里成了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因两个孩子都出麻疹,天天要去医院打针治疗,很不方便,很是苦恼。我听了她的诉说后对她说:“我来给孩子打针,你就不用天天跑医院啦!”在我的精心治疗下,不久两个孩子痊愈了,家人高兴得不知怎么感谢我才好,后来那女同志成了我的挚友。 在大西北,工作、生活条件是艰苦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国家工作人员同样和当地群众过紧日子,吃过榆树叶子、沙枣叶子……有亲友劝我和老伴回江苏工作,我俩曾犹豫过,但还是坚持留在了大西北,在这里干革命习惯了,这里需要我们。 文化大革命期间,医院经常派我下农村巡回医疗,我很乐意。不管到哪里,我都尽快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真心诚意地为群众看病治病,改变缺医少药地状况。闲时,我也帮助做点农活,他们说:“您能治病还会干农活,真少见!”我说:“我是从农村来的啊!”有一年永昌流行麻疹疫情爆发,连大人都被感染死亡。我受命去那里开展诊治工作,有效控制了疫情,使一方百姓获得了健康。 1968年,我的两个女儿是知识青年,需要回我的老家插队劳动,儿子那年9岁正需要照料,老伴工作又忙,领导派我到寺大龙去,为山上的建筑工人诊病,我克服困难,妥善处理好家事,服从组织安排,坚持到离家100多里远的高山上为建筑工人服务,工人们都很感激我。 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政策,组织上安排我老伴李振山当我们张掖地区医院院长。我找到组织人事部门提出要求:我不愿和老伴同在一个医院,将我调出医院,一是好让老伴放手开展工作,二是也让我独立自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组织上同意了我的请求,将我从地区医院调至师范学校,不久恢复师专并扩大招生,我便成了师专校医。这里学生多、教职工多、家属孩子多。本来小病在校医室看看、大病到医院诊治,可这里的人小病、大病都找我诊治,虽工作量大了,但我心里是乐观的。我向校领导建议并积极配合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减少疾病。我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有时还是代家长,遇到学生生病需挂水,我就陪伴他、精心照料,他们都亲切地称我“王妈妈”。 看到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一批一批地走向社会,我打心眼里高兴。 有一次,医院一位李主任(内科)遇见我说:“很少见到你们学校的师生来医院看病。”我笑着说:“他们图方便,能在学校看的就不出来了。”“这,辛苦您了!” 我在甘肃三十二年,从未透露过自己是烈士的女儿,当过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从未向组织、领导提过照顾之类的要求,领导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并努力去干好、为父母争光!1986年,我从河西学院(原河西师专扩建)离休时,有的领导和老师得知我的身世后感到震惊,夸我是“尊敬的老革命”。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845084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354045 本月:2029920 今天:21139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