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风采 |
|
|
|
|
2019年12月26日-29日,江苏省幼儿园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在我市举行,来自于全省13个市县区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22人的混龄团队,通过专家讲座、学员上混龄课和教学研讨;混龄课程故事和案例分享、专家点评等活动,逐渐形成一个有深度体验、有激烈研讨、有专家讲座和点评、有思想碰撞的专业研究团队。
集中研修过程中,来自文化新村幼儿园张慧琴老师的大中小班混龄语言活动 《拼拼凑凑变色龙》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绘本中鲜亮的色彩设置、各式各样的小动物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张慧琴老师表示:“设计这样的活动,从座位的安排、教学区的设置、递进式的提问到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大带小的合作,都是为了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主持人是市文化新村幼儿园园长朱丽华,同时也是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她和校内老师一直致力于幼儿园混龄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这是一项长达十九年的幼儿园实践研究。
文化新村幼儿园混龄教学改革经历了从点缀式走向普及式,从形式化走向课程化,从定班走向走班的探索历程。混合班创办于2000年9月,最初的设想是创办一个像“家”一样的班级,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后期采取了指定试点班级、招募试点幼儿、选择试点教师的方法,混龄教育在摸索中日趋成熟。环境越来越好:在构建混龄班级硬件环境的同时,注重软件环境的创设,添置适合不同年龄段身高的桌椅;编制活动越来越丰富:尝试着从儿童感兴趣的事情和熟悉的生活出发,对儿童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对儿童已有的经验进行预设,每周开展一天的主题活动,摸索出能力分组、年龄分组、兴趣分组等小组授课模式;编班越来越科学:该园逐渐探索出比较合适的混龄班幼儿人数,形成了一种男女优势互补、男女比例协调的社会生态。从2000年到2019年,混龄班从一个班慢慢扩大成五个班,逐步走向了混龄教育的普及化。随着混龄班的增加,幼儿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更温馨和谐,充满了童趣和生机,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知识观发生了根本改变,明了儿童是有能力、有思想、聪明的个体,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人,必须得到尊重。家长和老师欣喜地看到:混龄班的孩子拥有较强的交往技能、合作分享、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朱丽华说:“混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呈现了一种真实的人类生长的原生态,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大孩子更有责任感,小孩子更有安全感,因为他们的年龄有差异,这样的差异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孩子的深度学习提供了一种极大的可能。”
此次集中研修还邀请了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监事倪敏,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省级视导专家、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斌等为与会人员作专题讲座。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许铁梅受邀担任了此次活动的点评嘉宾,她认为:“在混龄教育当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他的特点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儿童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更多的解决问题和探究的愿望,有了这样的愿望,有了这样的目标,再进行探究,一步步的进行学习,就构成了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