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崇山深处汽车城 下一条:纪中成为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
“双11”买买买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复杂?
来源:新华网   2019-11-10

  第11个“双11”已如期而至。今年最惹人注目的不是超低折扣,而是各大电商堪比“奥数”难度级别的促销规则。 各大电商玩出了哪些促销新花样?简单的买买买为何硬要升级为“奥数题”?面对商家套路,消费者该如何擦亮“慧眼”?一起来听小编为您分析。 今年的“双11”,各大电商玩出了哪些新花样? 打折促销历来是“双11”必不可少的“保留项目”。今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在此基础上各自翻新花样:天猫除了沿用数年的定金抵扣和满减的购物津贴外,还推出了“喵铺”、“盖楼”等新玩法。 拼多多走的是“简单粗暴”的购物补贴路线,但是补贴范围不断扩大,已将一些较为高端的产品囊括进来。 京东则继续在“粉丝经济”上做文章,邀请今年在热播电视剧中大火的人气明星成为品牌代言人,拉动用户参与活动赢取红包。 尽管促销花样不断翻新,但是规则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在这一点上,各大电商平台的步调却是惊人的一致。 网友们也纷纷表示,今年 “双11”真心太难了!有网友已经忍不住地渴望:能否回到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更有人干脆放弃,所有买买买的欲望,在“双11”各商家堪比“奥数”难度的促销套路面前,都化为乌有。 简单的买买买,为何硬要升级为“奥数题”?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各大电商不断推出越来越“花里胡哨”的玩法呢? 第一,发力三四线城市,抢占“下沉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各大电商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拼杀已成红海。与此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城镇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用户的消费重心不断下沉,三四线城市甚至更远的县域乡镇,焕发出了消费潜力,成为兵家必争的流量洼地。 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相比,下沉渠道用户拥有时间成本低、消费水平高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只会一年比一年复杂。 因此,今年“双11”的活动,尽管引发大量吐槽但依旧抵挡不住大家参与的心思,甚至平台互助群也是异常活跃。 第二,推动全系列产品的联动盈利。 各大电商平台不能直接打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已经没有一个电商是在“单打独斗”了。每一个电商平台的背后,都关联着一个庞大的“经济体”。 以天猫为例,它的背后关联着支付宝、优酷、饿了么、飞猪等阿里系产品。 如果没有盖楼这样复杂的促销活动切实提高用户活跃度,阿里可能只能借助开屏广告等传统手段来推广其他APP,对于整个阿里经济体来说,效果不一定是最好。 如今通过盖楼大挑战,用户可以通过优酷、UC、高德、饿了么、飞猪等阿里系APP各自的玩法获得红包。如果想要升级更快,就要多做任务。这意味着你将在阿里系APP停留更长的时间。 如此一来,复杂玩法的逻辑已经非常明显:“双11”活动得对经济体中的每一款产品来说,都有利可图,它们才能够全心全意地共同去推“双11”。 第三,电商平台需要用复杂的玩法来提升用户的价值。 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来说,一场成功的促销活动,关键在提高每一笔用户订单的收入。做到这一点,一般来说要从购买频率和客单价上入手。 首先,各大电商平台一般会设定一个固定的购物津贴标准,例如天猫是“满400减50”。 其次,通过复杂的促销活动,用户可以在完成任务之后领到小额购物补贴,完成多份任务则可以领到多份补贴。 理论上来说,用户都存在“损失厌恶”的心理。在拥有这么多购物津贴的情况下,再叠加固定满减,消费者可能就会觉得不用白不用,从而为了优惠凑单购买更多东西。 这样一来,单笔用户订单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了。 面对商家套路,消费者该如何擦亮“慧眼”? 年年都有“双11”,然而似乎没有哪年的“双11”优惠活动,能真的让人算明白。面对商家套路,消费者该如何擦亮 “慧眼”? 先涨后降、明降暗涨 曾有网友发帖对比购买过的商品在“双11”前后的价格,发现许多产品“暗搓搓”涨价了。 媒体也曾报道,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11”促销前先涨价,而在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名不副实。消费者对于心仪商品,要将平时的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对比,确认是否存在真正的实惠。 在赠品上做文章 消费者在购买下单前,如有附送的赠品,要截图保留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以防商家不按承诺发送赠品。法律早已有明确规定,赠品也要保修。一般情况下赠品通常没有发票,所以质保卡是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如果你需要这项服务保障,就应该在购物时,要求商家在质保卡上加盖公章,至少也得到客服保修的对话截图,一旦后期出现纠纷可以向电商平台举证。 区分“电商专供”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买买买的时候要留意“电商专供”。这类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但是在颜色、配置或某些功能上存在差别。有渠道商透露,为了增加销量,厂商会放出某些型号产品或库存品,用于线上降价促销。所谓的“电商专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特别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这种情况出现较多,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 小心“红包陷阱” 最后就是小心 “红包陷阱”。需要个人信息的、拆红包要求输密码的都不可相信,高额红包也要提高警惕。还要谨防低价拼团陷阱,比如“一元拼大奖”实为抽奖;“低价拼团”可能只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信息;有的虚假拼团链接可能带有木马病毒。 所以,你的购物车都加满了吗? (来源:新华网)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470575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1357998 本月:7708228 今天:4189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