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扬中日报
微扬中
学习强国中的扬中
理论学习
公益广告
强国复兴有我
时间:
~
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文章
>>
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
邮储商贷通
下一条:
江苏环太集团有限公司
气象局:
栉风沐雨 观小岛万千气象
2019-10-17
气象观测愈发准确 “让我来看看明天天气怎么样,适不适合出门。”天气可以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温度、湿度、风向等都是大家关心的。我国气象观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人通过观测云的形态预测天气,而如今气象观测、研究离不开气象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 从1958年扬中县气象站建成到如今,气象观测的设施愈发完善、手段愈发全面。 刚开始观测气象的设备还很简陋,基本都靠人工观测,气象工作者根据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抄录后手工绘制出天气图。发展为人工器测后,观测完的数据需要值班的气象工作者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抄录,虽然准确率比纯人工观测提高了,但是过程比较繁琐,需要定时更换气象仪器的测纸。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卫星遥感技术不断改进,气象观测已经发展为全自动化观测,观测场全部交给设备,通过气压风速传感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最后传输到终端,数值预报模式越发精细化,“没有了人工干预,能够更好地将气象观测结果体现出来,减少了误差,对后期的天气预测、预警有很大的帮助。”打比方说,“就如以前我们使用水银温度计,每个人观察温度计的方式都可能读取到不同的温度,而现在电子设备则能避免这样的情况。”现在气象工作者值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记录的气象数据进行检查、订正,确保上传的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以及及时对机器进行维护。 气象预报唯精唯微 气象观测是天气预报的基础,建站之初,气象工作者在每天1时、7时、13时、19时,都要对云、能见度、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日照等进行观测,然后根据纸质地图画出预报数据,最后手工绘图进行预报,“现在根据近期天气绘制天气图、统计资料,只需要将数据导入到软件中,其余的预报结果就可以由电脑根据参数生成天气预报,降低了我们的工作量还提高了准确率。”气象工作人员虞超向记者介绍。 去年,我市气象现代化再上了新台阶,风廓线雷达使得风雨预测更加精准,新建成突发性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随时可以把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向全市发布,从以前的24小时天气预报,到如今0~3小时短时临时预报、3~5天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市民能查询到的天气预报内容项目越来越多、预报结果越来越精准、方式也越来越多。 早期电视、电话还没有普及时,广播是大家接受天气预报的唯一方式;1977年天气预报组成立,全市公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接收到天气预报;1999年,由扬中市气象局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在我市电视台正式开播。而现在,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气象局可以根据天气立刻发布预警,有需要的话可以实现实时天气滚动预报。 微博、微信公众号、短信群组,天气预报已不再拘泥于以前的传真、电话,以一键多平台发布的方式跟公众见面。 公众服务求益求精 天气是怎么观测的?又是怎样预报的?从小朋友到农民都对此充满了好奇。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气象知识,气象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固定时间对广大市民和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工作人员向大家广泛普及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公众气象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防灾抗灾的技能和能力。 每年的气象日,专业的气象人员走上街头向广大市民普及气象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太阳、地球、天气;每年在水稻、小麦、油菜的关键生育期,与作载站合作发布“水稻与气象”、“小麦与气象”“产量预报”等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让农民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在关键的节点、重大活动时节发布专门的气象预报,2017年坍江事件发生后,气象局及时通报天气情况,并在抢险期间滚动发布天气预报,为抢险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气象保障,荣获先进集体。 虽然现在天气观测等工作已经实现全自动化,但是气象台的工作人员仍在不断深入学习气象观测、预报等技术,近年来,气象台分别有工作人员代表镇江市参加了江苏省气象业务技能竞赛并获得了较好的名次,“镇江市总共三个名额,其中有两位来自我们扬中,在这项比赛中获得名次算是我们气象行业的最高荣誉。”2016至2019年,气象台连续三年均有人获得省气象观测先进个人,气象台科室荣获 “2017年度气象观测先进集体”,气象工作者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着小岛的新“气象”。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0485192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8926277 本月:602152 今天:10270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