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扬中日报
微扬中
学习强国中的扬中
理论学习
公益广告
强国复兴有我
时间:
~
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文章
>>
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专题培训班开班
下一条:
市领导慰问百岁老人
一百二十个垃圾池分号段定点到人
2019-09-26
垃圾池数量达标,但垃圾池中烧、垃圾外溢的现象却没杜绝,这个村创新工作方式,一个小“妙招”取得了大效应。请看—— “57号垃圾池垃圾有垃圾外溢的现象,赶紧把垃圾清了。”恰逢农村收黄豆的季节,会龙村村委会主任陈美华在巡查环境村中时发现池中垃圾已堆满外溢,她拨打了保洁员张雷英的手机,保洁员张雷英在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往57号池将外溢垃圾清理干净。 只听说给人编户口的,还没听说给垃圾池编户口的。23日,记者在会龙村采访了解到该村创新环境管理机制,给垃圾池编上牌号,每个垃圾池都具体到每个村干部和保洁员,考核问责有据可查,老百姓监督也有渠道可走了。 “每个村都建有自己的垃圾池,我们村也不例外,这几年全村陆续建起了120个垃圾池,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陈美华翻出以前镇里对村里村庄环境整治的考核照片,记者翻看了几张照片,照片中的垃圾池存在着垃圾池中烧、垃圾池破损等等现象。 “多次考核,垃圾池数量是达标了,但环境治理的‘质量’却没达到。”记者了解到,会龙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000多公斤。“为了把这么多的垃圾运出去,我们着实动过不少脑筋。过去,为了鼓励拖运手干事的积极性,我们采取称量结算的办法对垃圾进行清运,以重量结算报酬。刚试行的时候效果不错,拖运手都特别卖力。可是,好景不长……”陈美华说,试行一个阶段后个别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远的不拖,怕耗油料;轻的不拖,嫌没有重量,索性在垃圾池里放一把火。然后,在运到中转站的垃圾里面混进建筑垃圾、碎砖碎石甚至泥块,什么重就装什么,村里真正需要清运时,垃圾却得不到清运。 就这样,好事办砸了。一时间,群众意见很大。会龙村党委书记王荣华说,村里用于环境整治的专项费用每年都在涨,但想不到垃圾池却越来越脏了。好政策却被唯利是图的人钻了空子,必须配套好制度,才能管住人的手、扳正人的心。 于是,村两委召开党员大会凝智聚力,好制度应运而生——重新对村里多座垃圾池统一布点、维修、刷色、编号并划分归属区域。同时,把村区域内的垃圾清运工作,统一包给镇里城管所。村里再将自身区域内的垃圾池分给村里的专职保洁员,就像过去搞分田到户一样,让每座垃圾池都“有主”,具体清运计划由村里和镇城管所一起制订。 村里的每个村干部也主动挑起担子:每人每天巡查自己 “分管”的垃圾池,一旦发现垃圾未及时清理,当场扣分。最终各个人的“责任垃圾池”是否清理及时、美观干净直接与村干部绩效考核以及保洁员的收入挂钩。 如此一来,村里每座垃圾池的基本“身份信息”都完善了:编号、责任人名、责任村干部人名都毫无保留地印刷在垃圾池墙体上,将无形的规章制度直接化为有形的社会监督,充分体现了会龙村搞好环卫工作的决心。 据介绍,自编号垃圾池这样的创新之举实施之后,垃圾池中烧、垃圾外溢的现象在会龙村慢慢地成为“绝唱”,这一创新之举也在周边几个村中推行开来。 □范永贵 王婷媛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870381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381038 本月:2056913 今天:23838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