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专题培训班开班 下一条:市领导慰问百岁老人
残疾人“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2019-09-26

   “跑慢点,不着急,注意步伐与呼吸的平衡!”仲秋早晨,走在会龙村的乡村小道上,迎面一群老少男女,由远而近,便听得这一句满是疼爱的话语。上前闲聊,记者恍然,这群老少男女,却原来是智力障碍、精神残患者,说话的正是他们的陪护员张玲。 “每天早上都会带他们出来帮他们做康复性训练。”见记者好奇,晨练的村民谈兴渐起:“村里有残疾人托养中心,是村里花了60多万建的。起初,我们都排斥它。后来发现一个个精神患者经过在里面康复训练,恢复得特别快。我们就觉得蛮神的,跑过去看看,托养中心搞得跟个‘幸福港湾’似的,不信你们去看看瞧……” 从“排斥”到认可,村民们的认知为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决定一探究竟……金峤(化名)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疾病,多次发病多次攻击村民,村民们见面必躲。虽然村中定期帮扶,无奈没有托养平台,家人无奈只能把金峤锁在家中。2012年村里建起了残疾人托养中心,在村干部们的推荐下,金峤成了首批入住托养对象。“这里有人看护,还管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帮着他们治病。”会龙村村委会主任陈美华跟记者介绍,他们村的残疾人托养中心还跟兴隆医院建起了 “绿色通道”,针对病人不同病情,按需配药,定期还有专家到中心来巡诊。陈主任还说,现在中心运行5年多来,进住的40余个残疾人的病情都得到了不同的改观,拿金峤举例,在护理人员精心照料和 “绿色通道”的治疗下,金峤病情得到控制,现在中心里扫地、拣菜等力所能及的活,他都抢着做。 王婷媛是村妇联主席,村中要建托养中心她自告奋勇报了名。她告诉记者,村里的托养中心已经创成省级托养中心,康复室、文体活动室一应俱全。“在这里,他们除了每天的康复训练外还可以学习唱歌、学习扫地、洗菜、甚至做饭等各种技能。今年村里还帮着申请了省级残疾人简单公益劳动性岗位,申请下来,村里的残疾人还可以通过简单劳动挣取津贴。” “当你看到他们每天的点滴进步,你就会觉得,再辛苦也值得!”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托养人员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了。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一起吃饭、一起做手工,彼此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每天晚上家里人接病人都不肯回去,都要靠工作人员哄才肯回家。 采访结束,走出中心大门,暖阳不燥,照在了这幸福的港湾…… □范永贵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869227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0379809 本月:2055684 今天:237160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