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
秋日傍晚,沿着联合村主干河中心河一路走来,夕阳照耀下的水面碧波荡漾,河边散步的村民正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
多年前的中心河,河面长满水花生、浮萍,联合村两委下定决心要让村中的这条“母亲河”重焕新颜。
整治的过程是一个 “花了大代价”的过程:请来清淤队抽干河水清掉河底淤泥;外调挖掘机队深挖河塘垃圾;雇用卡车一车车把垃圾往外运……中心河经过突击整治短暂地恢复了 “水清、岸绿、柳飞扬”的面貌。
可惜这样的面貌没有维持多久,河面又被各种水生植物和各种生活垃圾“覆盖了”。联合村两委通过“头脑风暴式”的会议找到了原因:河道整洁度的维护,群众参与度不高。发倡议书、村干部一家家上门动员……村里也想到了应对之策,但却没有几户人家真正地参与。
怎么办?经过大家多次讨论之后,时任大学生村官、现为村党委副书记的李婷婷向村里建议:“群众注重的是实惠,清理水花生又苦又累,没有看得见的好处,所以大家积极性不高。不妨在河里发展养鱼,凭借水中自有的微生物和村民们平时投放的生活剩菜饭,让鱼儿自然生长,一方面鱼吃了水里的浮草,净化了水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饲料对水质的再污染。”
这个创新性的点子一出,村民们拍手叫好。整治方案一出台,村里出资1万元购买鱼苗放到河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成群的草鱼、鲫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吃着天然饲料,一个个长得 “膘肥体壮”。过年过节,各村民小组自行安排捕捞,按照户头派发下去。
鱼有了,村民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也高了。各村民小组主动负责起河道的清洁卫生工作,维护河面洁净和水质;为了避免鱼苗有人捕捞,村民之间自助管理、互相监督。
村党委书记陆建军告诉记者,为进一步维护整治效果,村民间相互监督是一方面,村内还特意设立了卫生监督组,让村干部全体参与,并招募村内有威望的老人进行长期监督。通过征求各方意见还制定了详细的分包制度,定期在全村集中开展一次环境卫生评比,各村民小组还要按分排名。“评分张榜公布,排名靠后的就会脸红,随便哪个村民小组都不甘心落后。”陆建军如是说。机制的创新,带来了全民参与创建水美乡村的热潮。村民们还开始美化起自家院子,搞起了庭院绿化。如今的联合村,小河流水,绿树成荫,鸡鸭行走于间,好一幅惬意的乡村美景图。
□ 范永贵 王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