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薇 方伟
社区干部的办公桌上,廉政桌牌齐齐“上岗”,成为全体干部工作中的一面镜子;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家风家训展示牌,时刻唤醒着居民的道德自觉;社区上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已不局限于口头书面,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日前,记者走进经开区三跃社区,感受到的是党风正、家风好、民风淳的社区氛围。
三跃社区户籍人口5229人,?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镇江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小社区,大和谐,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密码”?
以优良的“党风”带出新时代“民风”,是三跃社区的“制胜法宝”。
这里,有25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的“老当家”
党风政风民风,就看“一把手”吹啥风。“一把手”带头对群众“说得到、做得到”,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才能扭转整个社会风气。
作为三跃社区的“当家人”,社区党委书记王正法25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扎根基层,走村串户、问民所需是他工作的常态。
一有空就到社区服务中心一楼的群众工作室走走看看,了解来访居民的诉求,是王正法每天的“必修课”,而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党委班子成员也都养成了常去工作室“转悠”的习惯。
去年2月,社区居民缪志福到群众工作室反映,屋旁的长征河水环境污染严重。在此“转悠”王正法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人员一同前往现场察看,并邀请经开区水农站专家帮助设计治理方案,随即,长征河“换脸”工程启动,新建提升泵站,浇筑驳岸,种植绿化……斥资40余万元,长约700余米的河道彻底“改头换面”,成居民们散步风景河,这项工作也获得了周边居民的纷纷赞许。
这里,有率先垂范释放“正能量”的党员干部
困难群众因病急需一笔手续费,经社区党委商议,随即,一场爱心活动在社区内开展,短短一天,就筹集捐款6800余元,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社区“五老”退而不休,连续11年开展道德讲堂讲堂宣讲;成立“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互助、环保植树、矛盾调解、慰问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三跃社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据了解,三跃社区共有党员195名,围绕织密“党群感情网”,2018年初,社区“网格化党建”工作模式正式实施,通过将社区分为十三个基础网格,并将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全部“网”进组织管理,同时,结合党员特长,在网格内设立社情民意联络、矛盾纠纷调解、文明新风倡导等岗位,由党员各自认领,为群众排忧解难。
得益于“网格化”党建的开展,如今,三跃社区的党员在处理问题时更加积极主动,也更愿意为群众“主动服务”。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网格中的每名党员都时刻牵挂着社区群众,他们通过上门、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变“群众上门”为“主动登门”,同时召开会议分析梳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党员也可以成为群众的“服务员”。
这里,有邻里和睦家风优良的寻常百姓
“立志兴家,自立自强;勤俭治家,孝老守法”是社区居民朱爱军的家训,严格恪守这条家风家训,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从事着酒水销售工作,并用勤奋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如今事业蒸蒸日上,小家庭也同样很幸福。
“养不教,父之过,不求财富多,只求子孙贤”是社区居民朱春山的家训。年近古稀的他原是三跃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师,退休后,便加入三跃社区关工委,当起了社区校外辅导员,利用寒暑假,为社区学生免费开设书法培训班,不仅精心指导他们练习毛笔字,还免费提供笔、墨、纸,只为尽自己所能让孩子们能够多学一点,今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据悉,把家风家训贴上墙,以此唤醒广大家庭的道德自觉,以好家风塑造好民风,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文明社区的“大环境”,三跃社区结合每一户家庭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家风家训,并再由社区统一制作家训牌悬挂上墙,立家训的居民已达514户。
而在良好家风家训的熏陶下,社区也不断涌现出一个个好人、好事、好家庭:85岁仍义务帮助残障儿童补习功课的朱德荣;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甘当妇女姐妹贴心人的最美妇女代表王敏,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使者宦德勇。
社区文艺服务队社区太极拳队伍
三跃港风光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