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扬中日报
微扬中
学习强国中的扬中
理论学习
公益广告
强国复兴有我
时间:
~
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文章
>>
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好新闻竞赛活动启事
下一条:
江洲路社区:睦邻向善大爱江洲
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2019-09-05
北临巍巍大江、南接繁华主城,238省道穿境而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中华村“最美”的底色,优良的交通区位更是他们最强的资本。村域发展中,中华村始终坚持把握机遇、放大优势、精准发力,积极探索一条“产业越兴旺—环境越美丽—群众越幸福”的乡村振兴之路。 依靠组织引领,让群众“热起来” 过去的中华村,曾经负债累累、一穷二白过,“软弱后进村”的大帽子扣在头上,走在生产队里,村干部没“底气”,群众也有“怨气”。2008年,中华村在全市首家发放民情联系卡,推广民情联席会。民情会上,北片好几个生产队反映河道几十年未清於,全是水花生,影响农田灌溉,村两委迅速排出计划,投入100余万元,分3年将大大小小近百条河道全部清於完成。有了这样的民情会,党组织影响力扩大了,村两委的办事效能也提升了。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支持下,种植了180亩“党员义工林”,组织党员义务植树护绿,创成“镇江市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坚持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2016年永固河道路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村里投资40万元,村民自发集资30万元,并组成了一支护路队,群众矛盾他们主动上门调解、工程质量他们全程参与监督,道路顺利建成通车。 筑牢产业基础,让发展“有后劲” 2004年,原钟灵、中华两个全市挂牌的贫困村合并时,村级负债接近2000万,村办企业倒闭,工业经济几乎为零,村办公室因为欠费更是时常断水断电。面对这样的困境,村两委主动与银行协调制定清偿计划,积极筹资偿还债务,并且引入投资人,启动旧厂房,经过几年运转,不仅还清了银行1000余万元的贷款,村里还从中获得收益、村民小组也得到了补偿。依托238省道通车,三茅城北科创产业园落户的契机,中华村建起了60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和社区服务中心,2015年乘胜追击,再建4600平米标准厂房,共引进了3家微小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净增收益112万元。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驻村企业已扩展到17家,城北产业园落户中华村的企业有5家,共带动农民就业600余人。有了这些实体经济的支撑,中华的乡村振兴基础更坚实,群众获益也更实在。 突出发展导向,让生态“变本钱” 新农村建设要“望得见江、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让生态成为中华村的 “聚宝盆”。有了这样的思路导向,村两委提出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质化”的新农村“五化”工程。建成3个居民点,推进集中聚居,并依托原有的河塘打造公园式景观点,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保留老圩埭的自然风光特色,拆除违章搭建,开展河道治理,去年投入800余万元建成永固河风光带,沿线栽种1400米的樱花大道,延伸至北江边,连结百亩桂花、广玉兰植树林,由点连线成片,现在的中华“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良好生态环境,也让群众越发的珍惜,老党员缪加林、王道根自发带领村民组成了10余人的护村队,义务在村里清扫护绿。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321595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804065 本月:1479940 今天:16026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