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扬中日报
微扬中
学习强国中的扬中
理论学习
公益广告
强国复兴有我
时间:
~
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文章
>>
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好新闻竞赛活动启事
下一条:
江洲路社区:睦邻向善大爱江洲
农民诗社吹拂文明乡风
唐倩 2019-09-05
本报讯 “取名《春柳诗词》也是经过一番斟酌,中华村由中林、中华、永固三个村合并而成,而春柳北路是唯一贯穿于三个村的一条道路,故取名<春柳诗词>。”中华村党委书记、诗社社长严荣斌说,“我们希望通过<春柳诗词>将三个村村民的智慧凝聚在一起,鼓励会写诗、想写诗的村民们拿起笔,用诗词描绘出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2013年10月18日,中华村成立了扬中第一家村级诗社——中华村诗社,2014年1月上旬第一期《春柳诗词》正式发刊,刊载200余首诗词及画作,共印1500册,1200余户村民每户一册。诗社成立之初,仅十几名成员,后来由村老年协会各分会的会长去村里组织村民们报名加入诗社,没想到消息一出,村里便迅速刮起了写作热潮,个个跃跃欲试,想一展文采,最后经过诗社编委会的重重考核和把关,共发展社员50余人。诗社成立后,一系列的活动也随之展开,自发组织的采风、踏青,应诗社成员要求开展的写作辅导课,文娱广场的书画展览、校外教育辅导站等一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留心《春柳诗词》的目录会发现,有一栏名为学子诗花,此篇章的诗词作者是中林小学的学生。“有个诗社成员是中林小学的老师,他在班上随口跟学生们说有兴趣的可以写诗投稿到<春柳诗词>。”《春柳诗词》编委会成员王国卿告诉记者,小孩子们听说写得好的诗词可以刊登在《春柳诗词》上,便被激发起了写作热情,“虽然在诗词写作的格式和要求上有所欠缺,但孩子们的视角独特、想象力丰富,写出来的诗词别具另一番风味。”王国卿说,编委会收到投稿后,将所有稿件制作成电子版存档,每月进行一次非常详细的编、改,并挑选出优秀的诗词作品。 (唐倩)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322160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804652 本月:1480527 今天:160851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