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扬中日报
微扬中
学习强国中的扬中
理论学习
公益广告
强国复兴有我
时间:
~
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快报文章
>>
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
邮政储蓄
下一条:
“换脸”有隐患,新技术商用不能没有边界和门槛
市粮食收储中心:
从粗犷到精细 粮储发展步入全新“食”代
匡雪莲 2019-09-0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地位之高源于中国人曾长期饱受饥饿困扰,而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这样的困扰已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直观来说人们对粮食的追求完成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更细化具象的体现在粮储工作上。 “从数量到质量,从简陋到精细,从小仓容到大仓容……”近日,记者从我市粮储中心得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市的粮储工作各方各面总体来说都是从粗犷走向了精细,粮储发展通过不断奋斗步入了全新“食”代。 从吃饱到要吃好 粮食丰年有余品质高 “以前平均每人每月约25斤米和1斤油,粮食定量供应得省着吃。”在粮储中心购销储备科科长何尔华的记忆中,以前的人忙就真是为了忙一口吃的,当年田多、种田的人也多,但粮食产量是真少,人人将吃得饱作为很高的追求,所以除却给百姓发放的计划之内的粮食外,粮食存储收购量极有限,如今的收购量早已是翻了好几番,“就近与10年前相比,大概翻了一倍以上,目前一年下来总收购量在35000吨—40000吨。”在收购量的急速增长之下,地方粮食储备越发充裕,当下我市储粮完全能保证全市人民应急用粮,所谓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 自此吃得好成为新追求,围绕这个“好”字,又以品质上乘、绿色安全最为突出,以前饭里夹着石子,米里藏有糠皮,此后得益于政府对农业设备大力投资,升级加工设备,如今通过筛选、抛光、色选等多个步骤加工后的米可说口感优良、品质上乘,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绿色种植的粮食,因此市粮储中心也在原有的购销调存加基础职能上,新增种植职能,逐步实现了粮食的全产业链生产,“与农业部门达成了合作,由他们指导,通过采用生态有机肥、保障土地休耕等方式,实现了粮食的绿色种植。”据了解,这一方式打造了属于扬中本土的安全、营养、健康的大米供应体系,生产自有品牌“河豚岛香米”,为扬中人民要吃好提供了更优质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供给彻底由过去长期紧缺逐步做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实现了吃得饱到吃的好的转变。 从简陋到高精尖 粮食存储迈向现代化 风化严重、上漏下潮、隔热密闭性能差……曾经扬中县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总体比较落后,十分不利于安全储粮,加之仓容小、规模小,储粮量也十分有限,新中国成立后粮食仓储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升级。 八十年代初期扬中县粮食系统结合本地产粮现状,并借鉴外地经验,对原苏式仓房顶部进行全面改造,增设了隔热顶棚,对仓库内墙采取去湿换干改造等,有效地防止了外界气温对库内存粮的影响,2005年,扬中市粮食局又新建了一批标准化粮库,2010年因机构改革,扬中市粮食局更名为扬中市粮食收储中心,成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此后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储粮条件逐步向现代化发展。 2013年至2014年,粮储中心投资3500余万元在市区新建扬中市粮食储备库,该库占地32亩,总仓容2.5万吨,“现今单就这一个库的仓容顶的上以前全县所有库的仓容!”该库目前是我市设计最现代化、仓容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粮食储备库,该库的建成有效提高了粮食承储能力和仓储科技水平,缓解了我市仓容严重不足的问题,至今我市已有68000吨的现代化仓容,随着仓容的不断扩大,存储设备和技术也随之升级,“逐步对全市粮库进行智能化改造,实施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环流熏蒸提高科学保粮水平!”粮食存储条件真正从各方面实现了从简到精的跨越,最大可能的保证了粮储安全。 从千人到不足百人 职工结构向少而专转变 “1988年我调回扬中市粮食局,当时粮食局大概有1000名职工,但实际上还不一定够用,而现在单位统共还不到100名职工,人数和工作量基本是对应的。”在粮食系统工作了几十年的何尔华告诉记者,身为粮食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系统内职工数量越来越少了,整体素质也越来越高了,总体来说实现了大而全向少而专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限于硬件条件的简陋,许多仓储工作需要人工参与,如熏蒸、粮食测温、粮面翻爬、人工调拨等,各个环节人力需求量大且劳动强度高,“当时调拨环节,都是人工装袋、肩抗,熏蒸则完全要靠人戴着面具下库进行操作,出来后整个人全身都是汗,眼前一层厚灰。”基于此,职工数量不得不多。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储粮技术的升级,粮食系统职工的数量随之减少,专业要求则不断提升,散装调拨、电子测温、机械通风等保粮技术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只需要一个懂得技术操控人员即可实现低损耗、高效率的安全储粮,基于此,扬中粮食人积极开展各类学习、钻研技术,提升职工业务水平,同时寻找专业对口人才,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确保粮储团队的专业、规范、科学,实现职工结构的最优搭配,最终高质高效地开展各项粮储工作。 □匡雪莲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12974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604841 本月:1280716 今天:26438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