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请调整您的计算机日期!
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快报文章
 
扬中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快报文章>>扬中快报
扬中快报  
上一条:工程简讯 下一条: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八次会议
为扬中发展提供教科文智库支持
——扬中发展北京教科文论坛主题发言摘要
  2019-08-29

   8月25日,扬中发展促进会与促进会北京分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共同举办扬中发展北京教科文论坛,在京工作的近40名扬中籍教育、科技、文化界人士欢聚一堂,为扬中教科文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陶庆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事业兴。建议扬中实施文化立市、生态兴市、产业强市战略,以文化繁荣发展带动扬中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扬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文化馆、博物馆的建设,丰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弘扬创业精神。以“河豚文化节”为基础,大力发展河豚文化,把河豚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建议建设河豚博物馆,包括鱼化石馆、水生动物馆等,融科学文化、工业文化和餐饮旅游文化为一体。并由此推进河豚鱼养殖业以及以河豚为原料的制药业的发展。 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总经理徐俊 文化是软实力,扬中发展促进会认识到文化对扬中的长远作用,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与科技、教育相辅相成,但文化是最基本的,最深沉的,最持久的力量,对扬中的发展是有长远意义的。文化不止存在于书本当中,还蕴含在我们老百姓生活当中,蕴含在生活的每一点细节当中,需要我们去激发、去总结,去归纳、去传承。建议结合扬中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扬中精神,编一套乡土教材,让我们扬中的子孙后代能看到扬中的历史,传承扬中精神。 军委装备发展部试验鉴定局原副局长倪志飞 扬中政府如何在国防军工科研生产领域找到关联、找到机会,能够帮助扬中的企业“参军”,为我军武器装备发展,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能够发挥作用,我觉得这是个大课题、新课题,扬中号称“中国工程电气岛”,桥架母线、管道阀门等占国内很大份额,说明我们此方面有优势和长处,在军工科研生产领域,能不能有所作为?军工门槛很高,要想有所作为,企业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要正确地引导他们升级换代,将来为国防发挥作用。 北京青苗教育集团董事长施华 青苗国际学校至今已经走过了第21个年头,在创立中西合璧、根植中国心的教育情怀中,让在校的每个孩子们都懂得“爱、关心和支持”的成长理念。在吸收知识和技能的校园学习过程中,同时增加个人创造能力、交流和情绪化管理能力,为社会缔造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因为科技的高速发展,未来教育的课题一再提到我们面前,青苗教育对此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我本人作为扬中传统教育出来的儿女,对于当今扬中的教育予以密切关注,希望有一天能为家乡未来教育工作,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惠双民 扬中要发掘和构建扬中历史文化地标体系建设,恢复扬中历史上的鸣凤书院。如此,外地人来扬中旅游就有可看之处,本地人又能接受扬中文化的影响和感染,进一步激发对扬中的认同感,同时对个人性情的熏陶、文化的积淀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扬中要建一个有现代理念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书院,这个书院可以邀请中外有影响的学者,来扬中演讲交流,把扬中的文化教育发展起来。这才是扬中后续发展的真正根基,扬中虽然历史短暂,但却有很好、很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王德祥 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人才流失是个普遍现象。特别是,随着经济、金融、科技、教育、卫生等资源向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集聚的加速,大城市对小城市人才等资源的虹吸将逾加严重。近年来,高考1977那一代已陆陆续续进入退休期,他们有文化、有技术、有经验,对家乡更有无私的情感和情怀,怎么吸引他们归巢,反哺家乡,政府层面短时间很难突破,建议促进会做点探索。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平 扬中是一个美丽的江中小岛,水路交错,河道纵横,鱼米之乡。改革开放后,扬中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诉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扬中又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1)疏浚河道,打造河道景观文化。在主要河道两侧,建立景观带,不仅美化环境,给百姓提供休闲去处,也可与河豚文化相结合,打造吃、住、玩一条龙的生态旅游经济;(2)引才聚智,企业升级转型。与国内以及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招才引智,成立创新产业研究院,孵化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并为现有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使扬中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 北京阳光书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纪兰 杏花春雨江南,是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文人墨客心中的诗和远方。扬中地处扬子江中间,气候独特宜人,建议做一文化博物馆或民俗文化旅游小镇,首先给现在生活在扬中的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参观思考感悟的环境,也给根在扬中生活在外的扬中人和后代提供记忆和乡愁,同时也给更多外地的客人提供旅游观光的休闲乐园。内容就是过去的土法油盐酱醋,地方竹滕柳木,当时麻布土衣,纺纱织布,围堤打渔,布鞋钉鞋,簑衣斗蓬,草房瓦房,以及现在各年代楼房式样,生活方式,这些扬中人司空见惯的景物,挖掘一下文化历史渊源,稍做包装就对外地人很有吸引力,充满乐趣和遐想。单体建筑可做成楼宇式博物馆,当然最好是自然村落再设计改造,后者更好,设计成村民自己在家待客,售卖物件,帮助解决村民生计问题,用扬中的各种特色产品吸引商家,吸引游客。还可利用网络,形成电商基地集群,形成某几类特色商品的全国线上调度集散中心,集休闲与发展一体,类似浙江电商小镇,瑞士休闲小镇,法国葡萄酒小镇,迪拜机场超级MaII。即以文化为核心,商品为载体,博物馆或村落为场景,推广扬中精神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扬中,做客扬中,让扬中更美好,居民更快乐。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6920460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16136519 本月:12486749 今天:7872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