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社会民生 |
|
|
|
放弃几十万年薪,80后小伙返乡创业做新农人,他说—— |
“做农业是情怀更是梦想” |
|
2019-08-14 |
|
别具一格的茅草院门,随处可见的园艺小品,爬满凌霄花的廊架……在经开区,有一家名为“森羽”的家庭农场,这里,无论是农场的名字,还是小小的管理用房,亦或是通往果园的小道、小池塘里栽种的莲花,无处不散发着浓浓的文艺范儿。
园主姚松廷,80后,省属重点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农业推广硕士,曾在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农业管理工作,却在30出头的年纪,辞掉了年薪几十万的工作回家种地,一种就是370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说他“拎不清”,而他却忙得不亦说乎,说当一名“新农人”是自己的农业情怀,更是自己的现代农业梦。
森羽农场始建于2017年,占地370亩,包括300亩高标准农田、70亩果园。说起创办农场的初衷,姚松廷表示,在企业工作时,自己从事的就是产业振兴方面的工作,曾承担省科教处农业三新工程项目2个,参与省科教处农业三新工程项目2个,并参与打造了兴化东罗村这一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本。“选择回乡创办农场,就是希望能让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掌握的农业技术落地,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他说。
平日里,姚松廷和母亲朱友娣两人负责农场的日常打理,偶尔老父亲也会来帮帮忙,每逢施肥、除草、修剪、采摘、农忙等节点,他便请来附近的农民来农场打“钟点工”,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费,还是给务工农民开出的工资,他给出的标准都达到了当地的中高水平,在他看来,乡村振兴,就该让农民有更高的收益。
农场里,正采摘黄桃的村民朱珍娣告诉记者,家里的田按照16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农场种水果,平时自己利用闲余时间来这里帮忙,每天工作8小时,一天还能有110块钱的工资。眼下,正是锦绣黄桃丰收的季节,姚松廷的果园里,每天新鲜采摘出售黄桃近1000斤。“我种的果子不使用膨大剂、催熟剂、甜蜜素,有的只是自然的香甜,吃过的都成了回头客。”姚松廷自信地说,为了确保口感达到最佳,果园采摘出售的都是九成熟的黄桃,自然状态只能保存3天左右,因此,当天采摘的桃子,必须当天出售,卖不完的,就做成黄桃罐头。
除了黄桃,姚松廷还在农场里种植了阳光玫瑰、日本甜柿、苏翠一号梨、金霞油蟠等国内外优质新品种果树,并与母校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合作开展了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工作。与此同时,按照现代科技农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农场,他的70亩果园里,共建设了连栋大棚8000多平方米,配套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等高科技“装备”,通过手机app,就能操作大棚的开关窗、水泵、风机等。
十多年的农业工作,姚松廷把大学里的专业知识积累变成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先后获评“2015江苏好青年”、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等荣誉;如今,他回乡从事示范农场建设,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掌握的农业技术落地,为家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创业又苦又累,风险还大,远不如之前高薪的管理工作来得轻松,但对于自己的选择,姚松廷却说 “不后悔”。 □ 孙薇 王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