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9旬老人预存2万元至殡仪馆 |
主动要求简办丧事文明殡葬 |
|
2019-08-14 |
|

“你们都不晓得,在家里办个后事有多繁琐,多脏,还要麻烦好多人,我就想要简简单单的。”8日上午,92岁的马德明老人来到新星村村委会,将在村委会与其家属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与市殡仪馆签订相关协议。
记者初见老人时,不解为何这位精神抖擞、说话清楚有条理、上下楼梯都不用人扶的老大爷,会在身体如此健朗的情况下,就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马德明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刚刚过完91岁的生日,过完生日后他就向子女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去世后要去殡仪馆办丧礼,“老旧的思想和风俗习惯要改变了,我想趁自己还能做主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马德明认为,扬中人一直延续的殡葬习惯需要有所改变,他给记者举了一些例子,比如他认为在家办丧事请“风水先生”,这就是很迷信而且劳民伤财的一个风俗;死后将骨灰盒埋在地里,也是一种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还有各个村(社区)约定俗成的一些风俗,会容易演变成比富斗阔不良的风气。“我就想从我做起,做出一些改变,在殡仪馆简简单单办个葬礼,省事又不扰民,以后骨灰放在安息堂内,家人来祭祀的时候方便又干净。”在听完马德明的想法后,子女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为了在自己去世后不让子女们面对流言蜚语而为难,马德明就想着提前把钱预存好、协议签好。“把这件事情办好了,我心情舒服了,说不定还能再多活几年呢。”
与马德明老人一同前来的还有他的二儿子马荣林,他告诉记者,他们兄弟姐妹6人都很支持老人的做法,“其实4年前,我母亲去世后,大家就都有了去殡仪馆集中守灵的想法了,只不过老人家先把这件事情给办了。”马荣林说,往大了讲,父亲的做法是符合殡葬改革的方针和政策的,是用实际行动支持“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工作;从小的方面来讲,父亲的这个想法在办理丧礼中,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都会有非常大的改善,“现在也都在提倡垃圾分类,不在家办丧事,环境变得干净了,吃的方面也会很卫生。”在马荣林看来,虽然也有不少人选择在去世后,去殡仪馆集中守灵,但是像他父亲这样把钱在生前就预存到殡仪馆的,对殡葬改革的超前意识和开明做法,值得他们做儿女的学习。
“以前也有人咨询过殡仪馆集中守灵的事宜,但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有人直接带着钱和协议来的,还是比较诧异的。”市殡仪馆主任朱海波告诉记者,当马德明老人找到他们时,他们也被老人家开明的想法所感动了。朱海波表示,近年来,我市以构建“强富美高”新扬中为宗旨,坚持树立“阳光殡葬、绿色殡葬”的理念,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殡葬”专项行动。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文明殡葬”改革工作,我市的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如遗体停放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丧葬陋俗得到改观;基层群众的殡葬观念逐步改变,殡葬行为日趋规范;各地老祖坟有序平迁,私埋乱葬、毁绿祭扫治理成效显著……
据了解,下半年市政府根据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的相关要求,将进一步完善丧户集中守灵、骨灰集中存放、生态安葬等相关惠民奖励政策,减轻丧属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每年到殡仪馆办理集中守灵的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市民政部门也将进一步完善守灵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丧属提供一个更好的便民守灵服务环境。”朱海波说道。
当天,在家属代表和新星村村委会的共同见证下,马德明老人终于如愿与市殡仪馆签订了协议,把2万元进行了预存,收好了市殡仪馆的收款收条。
□ 青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