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荷香满塘 下一条:敬佩“军嫂”
青青丝瓜,悠悠我心
□ 高中梅   2019-07-24

  夏日乡下,常见一棵老树,一架竹竿,一堵泥石断墙,或一根软软绳索,将碧绿丝瓜蔓子横竖一拉,就撑起了一方青绿自然。这样的风景,把农家小院熏染得分外宁谧和温馨。 家乡的丝瓜有两种类型,即带棱的和不带棱的。母亲最爱种的是带棱的那种,她说这种丝瓜味道鲜美,生熟都能吃,尤其开花儿最让人喜爱。母亲说得不错,每天还不到黄昏的时候,翠色欲滴的丝瓜藤叶间,处处有黄灿灿的丝瓜花绽放开来,开得那么恬淡雅致。晚间是丝瓜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满院飘满那种独特的花香,丝丝缕缕,游丝一般飘来,让人心旷神怡。 其实,记忆里的每个夏天,母亲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扮成丝瓜的乐园。这还不够,她还搭了丝瓜架,让我们在丝瓜下尽情的玩耍。每天清晨,母亲总会采摘下那带着露水的新鲜丝瓜,做很好喝的丝瓜汤。她先将几条丝瓜用刀切成薄片,把一个鸡蛋在沸腾的丝瓜汤里搅成蛋花。黄绿相间的颜色实在好看,也给人增添食欲,酣畅淋漓的喝到嘴里换一换肠胃里的货色,实在是最好的享受。 那年月母亲常自得其乐地说,咱们家夏天吃不起西瓜就吃丝瓜,丝瓜同样能消暑清热。确实,那时由于家境贫困,全家难得吃上一个西瓜,但我家兄弟姐妹夏天却从未有人生过痱子,看来从丝瓜身上得益匪浅。母亲的丝瓜,就如季羡林先生笔下的丝瓜,成了一位智者,帮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烦恼,成了我们最亲的人。 即使在鸡鸭鱼肉什么都不缺的今天,丝瓜依然是一种美味。虽然时常吃,但我还是时常向往之。这是因为,丝瓜不但好吃,还是一味良药。它具有清热解暑、凉血止血、养颜美容的作用。 丝瓜虽算不上是一种高贵的植物,历代文人却偏爱它。宋代诗人赵梅隐《咏丝瓜》中写道:“黄花褪来绿身长,百结绿色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指香。”偶然间看过一幅齐白石的《丝瓜蜜蜂图》,寥寥数笔,两根黄花未脱的嫩嫩丝瓜便跃然纸上,恰似一对两小无猜的小伙伴,旁边还爬着一只蜜蜂和一只蝈蝈,天真满卷,童心盎然。 听人说,南方寺庙素食里,有一道丝瓜汤肴,名曰“紫竹莲池”。汤色雅净素淡,滋味清鲜醇美,自是油炸烟熏所不能及。一碗佛家丝瓜汤,缓缓饮下,会淡忘膏粱厚味;更为重要的是,尘世里百般忙乱焦躁的心思,会渐渐平和下来,见山是山,看水是水。张爱玲曾有个夙愿:在老去的时候,要一个人静看丝瓜爬蔓。这种境界,令人神往。 而今,结满了丝瓜的家乡小院,和母亲摘丝瓜的身影,常常萦回在我的记忆中。这种记忆,甜蜜而有几许惆怅,温存中又透着苍凉,成为了一种对故乡的怀念,根植于我的心底。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422373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909519 本月:1585394 今天:2984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