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
单打冠军名片:成立于2007年的江苏科海生物,专业从事成套发酵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生物制药、生物环保等行业。2016年,自主研制的KRH微生物发酵多模态控制装备,获得镇江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发酵设备智能控制的空白。
通体被打磨得能照出人影、连着长短开口不一的阀门、小似开水机大像储油罐……这些被称作“发酵罐”的家伙,让人好奇,到底有着怎样的“超能力”?
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位于油坊镇先锋创业园的科海生物,一探究竟。
“手动到全自动”
技术更新注入“含金量”
上午9点,伴随着焊花幽蓝的光闪,科海生物的车间里不时传来“滋滋”的电焊声。
车间一角,在型号为KRH-DPJ-15L的六联发酵罐前,两名工人正进行焊接操作。再有半个月,这套全自动发酵设备将结束4个月的制造工期,交付吉林的订单买家。
“别小看单个罐体只有15L的容量,它拥有国内最尖端的配置,代表了目前科海的最强技术。”
最强是有多强?企业设计部部长于广智自豪地告诉记者,设备配备了业内最先进的BIO3000型发酵控制系统,通俗地讲,可实现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出炉的“一键操控”。
不仅如此,动态监控是这台全自动设备具备的另一个“过人之处”: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搅拌转速、通气量、自动灭菌、溶氧值、压力等七大指标,统统可以全程实时监控;就连尾气分析功能,也不在话下;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一部手机就能开启“人机对话”,随时随地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
从手动到全自动,12年来,“含金量”成为科海出品最大的变量,支撑这个变量节节走高的,是背后一条连续不断的技术线。
与江苏大学、江南大学组建“产学研”合作联盟,企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3%,先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0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3项。
接轨市场需求,一项项科研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5年前,微生物液态发酵先进测控技术与装备荣获全国商业联合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年前,自主研发KRH微生物发酵多模态控制装备,被认定为全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科海走上了发酵设备实现智能操控的新跑道。
5升到150吨
定制服务拓展“客户群”
科海生产的发酵设备大概有多少种尺寸型号?对于记者的提问,于广智想了一会儿,但他并没有报出具体的数字,而是笃定地答道:“从5升到150吨,中间的整数容量,我们都可以生产,没有问题。”
这份笃定来自于科海的“定制”式生产模式——根据客户需求,按需下单。
要什么,就能做出什么样的!这样的底气与自信科海也等了好久,一直等到新厂搬迁。
2015年是个转折。
在那之前,容量40吨、6米长的发酵罐是生产线的极限;现在,120吨、15米长的罐子成了车间里的“常客”。
罐体容量更大,对切割、焊接、抛光在内的每一道工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是,新置板宽几近翻番长达2.8米的卷板机;进口数控等离子切割机被请进车间,切割精度达到20微米;自动抛光机可将精度控制在0.3微米以内;等离子激光焊接设备,实现了替代30个人工的智能化作业,将产品合格率从90%一下拉升到100%。除此,原材料试验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客户试验中心从无到有,成为产品链条上质量把控的重要环节。
原材料进厂检、成品出厂验,全过程、可追溯的层层质量关,为科海赢得了稳定的市场。目前,“科润海”生物发酵装备在业内小有名气,不仅牢牢锁定了国内一批知名制药企业,甚至抓住了大陆外的客户市场,销往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让更多的用户用上“科润海”,今年科海启动建设海外事业部,面向全球寻找合作伙伴,拓展“客户群”。
电老虎到节能王
环保理念引领“绿发展”
发酵罐的正常工作主要靠电,在一系列优化性能的升级改造中,节能降耗是一个重要的参照指标。
这几年,科海一直在这方面积极尝试、努力突破,用环保理念引领“绿发展”。
从硬件下手,组件采用精密度更高的进口产品替代;优化管线布局,减少实际阀门操作……除了这些,更多可以压降的能耗空间在哪?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模块,发酵设备的损耗变得“可见”:常规桨叶耗电量高,传统皮带轮传送电机损耗高达30%……
从改善生产工艺入手,在多次试验后,通过改变桨叶组合形式,耗电减少10%;电机换成减速齿轮箱,损耗下降20%。
降下来的能耗,也让产品性能大幅优化。凭借“高效能节能环保液体发酵罐”项目,科海拿到了7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尾气的处理、回收和利用处理装置,获得实用新型实用专利。
拉长产业链条,2016年以来,科海又相继开发了纯化水装备、真空带式干燥装备等制药配套系列产品,但在主打的发酵装备上,更环保仍是主攻的难关。
采访结束前,董事长陈永琪向记者分享了科海最新的绿色发展规划:将秸秆转变成工业乙醇,残渣还能用作生物肥料的发酵罐,已经小试成功。“农忙的时候,发酵罐可以直接拉到田间地头,现场工作。”陈永琪坦言,技术团队正在全力突破技术瓶颈,争取早日通过中试,实现产业化,为绿色农业贡献一份来自科海的环保力量。
□子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