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头条新闻 |
|
|
|
|
6日,抗战老兵、新四军女兵王峰早早地起了床,在一张破旧的书桌前,借着泛黄的灯光草拟着一份讲话。原来老人受到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设社区、长江拥军服务社的邀请,准备参加当天的红色文化进社区的活动。
“我要用最准确的语言,给下一代们真实还原那段岁月,我们的仗打得很艰苦。”答应参加这样的活动,老太太其实有着自己的担忧。因为王峰今年93岁了,随着年岁的增长,记忆力和表述能力大不如从前,往往讲了上一句话又忘记了下一句话。为了不让自己在活动的讲话中“出丑”,老太太参加红色宣讲活动,事先自己都会草拟一份讲话稿。
王峰的女婿李素军告诉记者,虽然年纪大了,但“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等只要跟抗日有关的日子,老人都记得一清二楚。因为老人的家中有十多人跟那场抵抗外敌的胜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王峰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她还是我市烈士王龙的大女儿。1945年9月,预任镇江市市长的王龙在丹徒江边不幸被捕,壮烈牺牲。王龙的灵柩还未安葬,新四军就开始北撤,同时吸收优秀青年入伍。“女儿不要急着嫁人,儿子不要找工作,要继续革命。”按照父亲的遗嘱,时年17岁的王峰和15岁的王侠荣光荣地参加了新四军。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直至以正处级离退休后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这位老兵并没有闲着:走社区、进学校……讲述着父亲和自己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就是希望后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除了宣讲红色故事,王峰还捐钱捐物,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今年5月份,老人向同心社区关工委捐赠了电脑,并参与外来务工子女的慈善义卖活动。在得知“扬中培根简师”需要修缮,她又捐出了1000元。 (下转2版)
(上接1版)而王峰自己的生活却一直保持着朴素的风格,一个看书看报的放大镜老人用了几十年。
其实在我市,像王峰一样继续发挥“余热”的抗战老兵还有许多:老战士陈醉云在今年自己90岁的生日上向卫健委党委缴纳特别党费一万元,并连续26年把自己的伤残补贴捐给国家。老战士朱春波与我市边检站结对,定期给战士们上党史课、军史课……
老战士们的倾情付出,我市的社会各界、各部门也是倾情“反哺”。
“一个历史亲历者的离世,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赵斌向记者介绍,去年就有三位老兵离世,目前我市还仅存13名抗战老兵,所以这些老兵地方政府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一些社会的拥军组织也与老战士们结对,帮助老战士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如老战士王伯侯膝下无子女跟着侄子过,为让老人的晚年不寂寞,他们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慰问,给老人过生日等等。
据介绍,这两年我市先后还开展了为抗战老兵免费送河豚美味、上门义诊等诸多的公益活动。“做这些,就是告诉老兵们,我们没有忘记他们。”赵斌如是说。
□ 范永贵 黄敏 姚正梅记者手记:
“致敬抗战老兵,山河岁月不曾相忘。”老兵们虽容颜逝去,但还在继续发挥着“余热”,我们应该赋予他们应该有的回报。在这样的和平时期,对抗战老兵来说,我们能够做的就是 “平时”的赋予,就是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让其能够安度晚年,享受到国家赋予的“红利”,如此也就是最好的对抗战的纪念和对历史的告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