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植物的启示 下一条:鹧鸪天·农家乐
廉让石刻背后的故事
  2019-07-08

  □ 江洲游子 笔者近日游访了济南大明湖畔的百花洲区域的 《大宾第》(亦称 《福善堂》),这里现为《济南人家民俗馆》,进入大门的迎面墙上嵌有一块 《廉让》石刻,旁边有文字说明,廉让乃“廉泉、让水的并称”。 在这之前,我知道济南旧城区有因“廉泉”而命名的“廉泉胡同”,如今虽然胡同不在了,但“廉泉”仍在今《五龙潭公园》内,那“让水”在哪儿呢?进入院内顺序参观,分别参观了明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展厅的陈列的老照片、老物件以及文字介绍,尤其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展品,每一件都能引起我儿时的回忆。当我正在观赏主展厅走廊下的老物品时,不经意间发现西墙下有一眼泉水,墙上赫然刻着“让水泉”三个字,原来“让水泉”在这里啊!既然称之为“让水泉”,我想背后一定有故事。 “廉泉让水”是成语,中国的成语多有背景故事。据李延寿 《南史·胡谐之传》载:“(范)柏年本梓潼人,土断属梁州华阳郡。初为州将,刘亮使出都谘事,见宋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廉让之间。’帝嗟其善答,因见知。历位内外,终于梁州刺史。”这段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古汉中,范柏年能言善辩,他的回答既赞扬了当地社会安定有序、民风醇厚,也巧妙地道出了自己体察民情、为官清廉。可惜的是,这段故事没有具体的情节,而我们济南府的“让水”故事却具体生动。 原来,《福善堂》王家与夏家为邻,共用一无名泉水。王家为济南章丘人氏,清朝乾隆年间来济南府做官、经商,家境殷实,王家平时乐善好施,过年过节屡屡接济穷人,遇到灾年,必设锅施粥,备受邻里称赞,人称“大善人”。一年,王家想扩大院落,面对这眼共用的泉井,不好意思向夏家张口,因为一旦扩院,这眼泉井就圈进自家院里成了王家独用。每每与夏家聊起时,欲言又止。夏家看出了王家的心思,主动提出让水,成全了《福善堂》王家,于是王家从此称此泉为“让水泉”,流传至今。但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王家为了感谢夏家的大度,帮助夏家在百花洲开设满汉茶食《双盛斋》小店,并特供其茉莉花茶和老号点心,助其经营。王夏两家,一个济危扶困、乐善好施,一个厚道实诚、重义轻利,诠释了济南人家的淳朴家风。说来也巧,这夏家就是以后出了一个“格格”的夏雨荷家,这夏雨荷被台湾作家琼瑶写进小说《还珠格格》里,夏雨荷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了,夏家“让水”自然也成了美谈。不管这个夏雨荷是否真有其人,但这个故事说明了济南府的淳朴民风源远流长。 “廉泉”是希望为官者,喝着这甘甜的泉水而自觉地不贪不沾,为政清廉,“让水”是希望为民者从我做起,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做到礼遇谦让。官民若都能如此,则国家兴盛矣! 如今,在《福善堂》隔壁,复建了《雨荷居》和《双盛斋》,并陈列了能引起人们回忆的市井生活实物,对公众开放,让济南的“让水”故事变得更加直观具体实在,功莫大焉!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249996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729705 本月:1405580 今天:85902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