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文苑 |
|
|
|
|
□ 范继平
王咏梅,扬中市君泰饭店的一位普通员工。十八年前,她的人生和许许多多平凡人一样,平淡而幸福。她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聪明能干的丈夫。但是在2001年9月份的一天,这种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丈夫因公出差途中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全身瘫痪造成了一级伤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此时她觉得仿佛天都快要塌下来了。
那年王咏梅的女儿还小,还在上小学,两位年迈的父母,身体也不是太好,在经历了儿子遭遇了沉重打击之后,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都不太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他们的儿媳、丈夫的妻子和女儿的母亲,王咏梅内心所承受的痛苦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是她还是冷静了下来,咬着牙自己对自己说:“无论如何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
于是王咏梅开始思考以后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她三番五次地安慰婆婆:“我们不能倒下,要坚强起来,遇到困难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不能情绪低落,否则会影响您儿子的治疗和恢复,只要人活着,就有办法让您的儿子好好地继续生活下去。”
随之而来的是长达一年的住院治疗。从扬州医院辗转到镇江三五九医院,再辗转到北京海军总医院。治疗期间,王咏梅不厌其烦的鼓励,给了丈夫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他积极配合各方面的治疗,从而度过了一道道的难关。在王咏梅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镇江三五九医院为期六个月的治疗后,丈夫的双臂情况有所好转,能上下摆动。后来了解到北京海军总医院可以做细胞移植手术,术后身体的各项机能能较快恢复,于是王咏梅便又带着丈夫转院至海军总医院进行细胞移植手术。做完手术后,丈夫的身体情况进一步好转,可以坐着轮椅到外面去呼吸新鲜空气。当时医院里很多医生说,这种病人能恢复到今天这样的状况真是个奇迹。可是有谁知道,奇迹的出现,除了医生的精心治疗外,倾注了王咏梅的多少付出啊?
治疗结束后,王咏梅带着丈夫回了家,在接下来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回到君泰饭店继续工作,下班回家后帮助丈夫清理个人卫生,为了防止长期卧床会肌肉萎缩,王咏梅每天坚持给丈夫做一个小时以上的按摩。她心底里存有一个愿望,只要丈夫身体能恢复,哪怕让做牛做马她都不嫌累,不怕苦。
然而,让王咏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非常需要照顾的丈夫为了不拖累她,竟然提出要与她离婚。当时,王咏梅心里非常感动,为有这样一个一切为别人着想的丈夫而感到欣慰,感到当年的选择没有错,也为自己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而深感慰藉。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向丈夫坚决地表示:“永远不会离开他,不会离开这个家庭。”
走出自己是人生最大的胜利,它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需要理性的取舍,需要正确的放弃……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多一份精彩与美丽。王咏梅坚定的信念,得到了许多部门的赞誉,三茅镇广宁社区和工作单位评她为“最美广宁人”,市残联评她为“最美助残人”,等等这些都给了她最有力的鼓励与支持。
如今王咏梅的女儿也已长大成人,大学毕业后在她向往的城市里有了份稳定的工作。也许是因为儿子能陪在他们的身边,给了他们生活下去的信念,公公婆婆现在的身体状况都还不错。王咏梅丈夫的身体状况也比较稳定。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王咏梅经常会推着轮椅,带丈夫出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脑可以安装残疾人用的视线鼠标,用眼睛代替手动,王咏梅在家里的电脑上安装了视线鼠标,这样丈夫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购物、查询资料信息和看他感兴趣的视频等,大大提高了丈夫的生活质量。
十八年,6500多个日日夜夜,幸福与酸涩、欢乐与苦痛、抗争与屈从、坚韧与懦弱、直面与逃避,使王咏梅在有形无形的路上,品味到了一份行走的坦然与从容。她不奢望自己成为爱心大使,但求问心无愧。
河水潺潺,是想告诉路人这里有甘泉;鲜花盛开,是想展示芬芳证明生命的美好。十八年弹指一挥间,消逝了王咏梅最美的年华,无论是怨还是爱,她都已经走过。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王咏梅将继续前行在互爱之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