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风采 |
|
|
|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
——市卫健委念好人才管理“四字经” |
|
2019-06-20 |
|



近年来,市卫健委针对卫健人才管理过程中的堵点和难点,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在“招、引、培、留”上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健康扬中”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广“招”
为提高招聘效率,2019年,市卫健委积极争取镇江市和扬中市人社部门的支持,建立一次审批、多场招聘的机制,灵活招聘时间,及时引进人才。上半年,市卫健委积极参加省卫健委组织的基层专场招聘会6场,分别赴安徽、山东、南京等地医学院校招引人才,共招聘硕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23人。为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状况,市卫健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简化基层人才紧缺岗位的招聘流程,实行报名人数不超过岗位数比例1:1的,直接面试的招聘政策。近两年,基层医疗机构以直接面试方式招聘7名紧缺岗位人才,为基层医疗机构输入新鲜血液。
柔“引”
近日,上海长征医院普外科专家王毅教授工作站在市中医院成立,这是我市建立的第10个名医工作站(室)。
近年来,针对群众需求和疾病谱的变化,结合我市卫生健康领域的短板弱项,市卫健委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团队,一方面满足我市群众对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另一方面,以名医工作站为平台,为我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我市医务人员的业务素养,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专“培”
2016年以来,我市积极实施江苏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委培计划,以免学费、包就业等优厚政策,鼓励本地高中应届毕业生报考医学院校,毕业后回我市工作。三年来,市卫健委已与27名高中应届毕业生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2019年,市卫健委又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招生规模,由2018年的10个本(专)科名额增加到15个本(专)科名额,从源头上解决人员紧缺问题的同时,确保人员“留得住”。
作为全省“市管镇用”试点县市之一,市卫健委将试行市域内编制统一管理、市镇合用的模式,设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池,推进公立医院周转池,促进全市医务人员的双向流动。
重“留”
近几年来,医学专业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非扬中籍人才难以安心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流出扬中。针对这一问题,市卫健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了人才奖励政策,对于我市新招聘的本科生分3年给予生活补助8万元,非扬中户籍医学生另外给予租房补贴500元/月。设立基层骨干人才特岗津贴,省级骨干人才1500元/月,扬中市级骨干人才1000元/月。加大对基层特色专科的奖励,新创省级特色专科奖励5万元,以后每年奖励2万元,新创扬中市级基层特色专科奖励2万元,以后每年奖励1万元,力求以待遇招揽人才、留住人才。
特别针对基层专业人才难招引,留不住的情况,我市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取消社区卫生高级职称外语、计算机成绩要求,论文、科研不做硬性规定,给予全科医生更为宽泛的聘用政策,让基层医务人员更有获得感和归属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