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长鸣乐器厂成立30周年 “笛子大王”手制笛子做纪念 |
玉笛飞声满岛城 |
|
2019-05-28 |
|
几天前,记者在长鸣乐器厂的二楼办公室见到了“笛子大王”常敦明,他正在检验一批刚成型的笛子,一支一支试吹,听音色,辨区别。“从我手中出去的笛子,每支都必须亲自试音,达标的在笛身上签上名字,才可以继续下一步工序。”
常敦明这次调试的笛子与其他笛子还不一样,意义不同——今年是长鸣乐器厂成立30周年,常敦明说,不打算举办什么庆祝活动,而是制作一批笛子,送给朋友们做个纪念。仿佛还是当年的小学徒一样,常敦明虔诚地坚持亲自完成这批笛子的制作。
常敦明今年84岁,15岁那年,隔壁邻居从上海回来给常敦明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支笛子,开启了常敦明与笛子的缘分。在邻居的介绍下,他到上海周来有笛箫制作社当学徒。“这辈子注定和这几个孔有缘了。”
只有真正接触笛子才知道,原来笛子不是几个孔的事情——常敦明白天学习吹笛子,晚上苦读学习,一心钻研笛子吹奏的技艺。之后更是拜在“国内第一笛”陆春龄的门下,既学习吹笛,又学习制笛。在常敦明的刻苦努力下,终于在吹笛和制笛领域皆取得突破,同时,常敦明也从小学徒慢慢成长为上海民族乐器厂的厂长。
从上海民族乐器厂退休后,常敦明婉拒了来自香港等各地的工作邀请。“15岁接触笛子,当了十几年厂长,我从未离开制作一线,亲手制作笛子才是我一生的追求。退休后,什么顾问什么领导都不想做了,就想每天琢磨笛子制作。”
1989年,常敦明从上海回到家乡,创办长鸣乐器厂。54岁的常敦明以厂为家,除了吃睡,每天都在琢磨各种制作工艺。除了笛子,长鸣乐器厂还生产二胡、古筝、扬琴等各式乐器。常敦明如此辛苦是为了什么?销量吗?“我们厂到现在都没有销售员,我也不想扩大生产。”常敦明说,“我们厂里生产的每只笛子都是纯手工完成,除了切割竹子用机器。”
常敦明最自豪的创新是那支长达3.14米的巨笛,不仅创下吉尼斯纪录,更曾在人民大会堂演出。“无论我多少岁,研究不能停止。”一支好笛子从原材料就需要考究,每年常敦明都会外出几趟,主要去浙江、安徽等地考察竹子。“那里的竹子密度高,尤其是竹子的4至6节之间部位,更加适合制作笛子。”
除了长鸣乐器厂,常敦明另一心血之作是民族乐器陈列馆。从上海民族乐器厂退休前,常敦明就曾一手创办中国民族乐器陈列馆,回到家乡后,常敦明的收藏梦从未停止。“民族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需要保存下来让更多人了解、热爱。”目前,常敦明的陈列馆共有藏品200多件,部分为长鸣乐器厂制作,部分为常敦明个人收藏。
上了一定的年纪,“传承”便成了常敦明经常思考的事情。常敦明试图用更多的藏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引导着下一代共同守护传统、传承文化。常敦明的儿子常本荣在父亲的艺术熏陶下,学习笛子、二胡、手风琴等乐器演奏,帮助父亲管理乐器厂的相关事务;常敦明的孙子孙女也是从小喜欢民族乐器——孙女常筝是上海戏曲学院音乐教师,孙子常阳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协助管理乐器厂,目前,常阳也是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蒋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