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时间都去哪了 下一条:把握好人生的三厘米
小满不满
  2019-05-26

  □ 雨凡 小满的满,不满。这是我对小满最初的感触和印象。 那时,我刚大学毕业,心比天高,家乡这片麦田,盛不下我的鸿鹄之志。在我眼里,它和父亲一样,正成为这个时代的背影。 父亲是农民,这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他不能顺应时代,化身农民工。村里除了老弱病残,都外出打工了,只有他,还厮守几亩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天,我实在干累了,赌气说:“把地卖了吧,种啥劲?”父亲看我一眼,转向麦田,“吧唧吧唧”继续抽烟。 我给他算了笔账:“去掉农药、化肥、种子、机械、人力、物力、精力,一年的收成还不如在外打半年的工。这地还种啥?”父亲笑笑:“人这一辈子,不是来打工的。” 我哑然,没想到他会这样说。父亲接着说:“种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钱是死的,庄稼是活的。人活得也该像庄稼,一茬接一茬,养活家,供好子女,都不沾钱的事。”父亲掐个麦穗,在手里搓揉,麦粒骨碌碌跑出来。他嚼着,心满意足地咂咂嘴:“小满,还没满仁。” 小满的满,很满。这是我从父亲眼神里看到的。 母亲数落父亲不能赚钱。父亲并不生气:“谁叫你恁会过?不缺钱花就够了,多少算个多?”母亲唠叨村里人都盖起了楼房,父亲也不羡慕,说:“新楼没有人住,和庄稼一样荒!”母亲说他就那点出息。父亲也不恼:“人不能忘本,不能因为要有出息,就把家给荒了。” 父亲真的像株麦子,不急不躁,怀着小满足,揣着小幸福,欣欣向荣。对于麦子,小满是灌浆成熟;对于父亲,小满是满足幸福。我羡慕父亲那种“富足”“惬意”的“小满”生活,我虽不遗余力,但在城里仍无法获得这种满足。 城里不长麦子,只有节日,没有节气。我行走在城乡间,在城里奔波生活,到家乡接地气。我曾问父亲:“为啥节气里只有小满,没有大满?”父亲说:“小满就满了,谈什么大,所以麦子成熟时叫芒种,就是磨掉身上的芒刺,颗粒归仓,这时也就功德圆满了。” 小满的满,不满,因为还有憧憬和希望;小满的满,很满,因为此心满足,便是幸福。宋代大词人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我,此心安处是小满。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2470308
位访问者
本年度:141022483 本月:2698359 今天:156607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