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人工养殖刀鱼开始“生娃”了 |
江之源小小刀鱼卵有了“安全的家” |
|
孙薇 2019-05-12 |
|
图为技术人员对收集的刀鱼卵进行过滤
本报讯 9日上午9时,江之源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的刀鱼养殖大棚里,随着叶轮增氧机在种鱼池飞快地转动,池水不断地循环流动,三名工人身着防水服,正在齐胸的池水中收拢渔网。随着细密的渔网被渐渐拉起,只见网底散布着少许黑色的杂质,等待在岸边的技术工程师曹文景立即俯下身子,将网底的杂物小心翼翼地带水收集到盆中。
接过水盆,曹文景用筛网对盆里的水进行过滤,并打开手电仔细观察起来,脸上满是欣喜:“今天气温还算可以,能收集到一批刀鱼卵了。”借着手电的光照,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水里一粒粒针尖大小的半透明小点,如果冻般晶莹剔透,而这些正是存活的刀鱼卵,“就这些,估计有5000粒鱼卵。”曹文景说。
跟着曹文景一路小跑着出了种鱼养殖大棚,记者来到一路之隔的孵化池,一边小心翼翼地将装着鱼卵的水盆倒进孵化池,曹文景一边说,“刀鱼卵非常娇嫩,受不了热,更不能暴晒,收卵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2点前,下午4点以后,捞上来后要立即送往孵化池。”他看了看温度计,“现在温度是22摄氏度,差不多36小时后,鱼卵就可以孵化完成,变成鱼苗了。”
相比种鱼池,孵化池有什么不同?曹文景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 “干净”。原来,刀鱼卵极其脆弱,不仅会被各种小鱼、小虾欺负,就连虾卵甚至大一点的微生物也都能将它们吃掉,因此,只有通过彻底的净化处理,才能为刀鱼卵提供“安全的家”。而这样的孵化池,江之源准备了80个。
江之源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顾问李小网介绍,当日已是江之源今年第5次收集刀鱼卵,此前收集的1万多枚刀鱼卵,已成功长成了两三毫米长的小鱼苗,有了鱼儿的模样。“刀鱼苗刚孵化出来一周内还没有开口,是不吃东西的,我们在一周后才开始喂食微生物。”李小网说,在人工繁殖刀鱼之前,养殖刀鱼的鱼苗全部来自于长江野生鱼苗,如今,江之源不仅不再需要向长江索取鱼苗,更多了反哺长江的底气,“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向长江放流刀鱼,避免刀鱼重蹈长江鲥鱼覆辙。”如今,江之源已筹备建设了珍贵鱼种种质基因库,下一步,将通过每年向长江放流部分刀鱼苗,最终让长江再现刀鱼汛。
采访中记者得知,今年江之源共留下8000条2两以上的刀鱼作为种鱼,如今已陆续开始“生娃”,计划收集1亿枚刀鱼卵、孵化成功刀鱼苗50万尾。
(孙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