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全力推进教育发展新跨越 |
——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印斌 |
|
2019-05-08 |
|

“教育是我工作生涯的第一站,从教育中走出,现在又回到教育,更多的是缘于一种教育情结。再次回到熟悉的岗位上,心里满怀热情,也充满信心。”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印斌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叙说自己的履新。
今年2月底,印斌从市农委主任调任教育局局长。履新后的两个月里,他走遍全市所有学校调查研究,沉到一线了解教育发展情况。此前,印斌先在教育系统工作20年,后在大农口系统工作15年。
坚持“三种态度”适应教育新变化
谈及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变化,在高位运行中实现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印斌认为,要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三种态度,“这不仅是我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肩负的责任。”
具体说来,一是坚持“勤于学习”的态度。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养成“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的习惯,从容应对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挑战;二是坚持“守正创新”的态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把握国家最新教育政策与国际前沿教育理念,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三是坚持“攻坚克难”的态度。当前,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只有抱定改革的决心,焕发奋进的动力,把目标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业绩,才能推动教育事业达到一个新高度。
资源队伍质量并举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
“十二五”以来,扬中紧紧抓住了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契机,不断加大投入保障,深化内涵发展,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下一阶段,扬中将如何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对此,印斌围绕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这个工作目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剖析。
在资源建设上,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做足增量,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做优存量,加强“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和“乡村学校+乡村学校”的合作力度,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做强变量,应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名师、名课的远程共享,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教研组力量单薄等现实问题。
在队伍建设上,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充分释放教师队伍的发展活力。完善岗位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建立聘后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完善聘用管理办法,逐步建立由市级层面统一聘任、学校按需使用的聘用管理机制;完善绩效管理办法,营造“薪随事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氛围。
在质量提升上,重点推进三项改革。课程改革,持续开发活泼多样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发挥特色场馆辐射效能(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特色场馆19个,均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课堂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以“应试”为根本目的的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体,不断优化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评价改革,扭转功利化的评价导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第三方评价,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的作用。
家校社三方联动构建家校合育新生态
当前,我市在“构建家校合育新生态”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家校合育的规范文件,成立家长学校总校讲师团,稳步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工作,2018年被评为 “江苏省家庭教育先进市”,2所学校被授予“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下一步,教育系统还将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构建家校共育新生态?
印斌向记者介绍说,为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的合力与质量,下阶段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让校长、教师、家长形成共识;进一步加大教师指导能力,争取专项资金,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升讲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完善教研制度,提升家教指导的精准性,强化队伍培养,让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参与进来,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沟通渠道,提升家庭教育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加大部门资源整合,争取各部门力量,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建,营造教育更好生态。 □ 小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