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他是为公司节省千万元成本的金牌钳工,他是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他坚守着一种情怀、一份信念、一肩责任—— |
初心不改“钳”信念,锐意进取磨匠心 |
|
2019-03-26 |
|

记者见到陈昌寿时,他正专心致志地维修机器。几分钟后,他脱下手套,将机器重启,站在机器前观察了许久,确认运行正常才放心。“陈师傅只要听机器运转的声音就能辨别故障,只要他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同事心目中,他就是位全能专家。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1983年,陈昌寿进入镇江维纳特气门有限公司工作,一干就是36年,“我喜欢这个工作。”陈昌寿告诉记者,起初他并未从事钳工工作,“后来有一次,公司请来专业老师培训钳工技术,我感兴趣就在一旁悄悄学习,老师们觉得我有点潜质,就带上我了。”那时候陈昌寿就像个“小跟班”,成天跟着老师转,如饥似渴地学习。
慢慢地,陈昌寿利用自己所学的技术知识对一些机械设备进行小发明、小革新。2014年,在公司的支持下,陈昌寿用半年时间对老设备进行改造,研发出了自动上料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后,发现其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买一台全新的设备要50万元,将老设备改造一下只要大约12万元的成本。公司共有40多台设备,这样算下来,能为公司节省上千万元。”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陈昌寿却谦虚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一天天的积累,一次次的进取,陈昌寿在枯燥的钳工世界里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前后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在2018年荣获“首届扬中工匠”荣誉称号。他害羞地表示,“承蒙大家厚爱与信任,我只知道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工作,都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
“我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父亲也给我很大的动力。”陈昌寿告诉记者,父亲本是一名普通车工,靠着踏实进取荣获了八级车工称号,更靠着过硬的技术成为了生产部长。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陈昌寿很是钦佩,自小立志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我,任何细节都不放过,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
不仅如此,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是这样,“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细心、耐心、有恒心和责任心,不存在没有危险、没有困难的工作,所以工作中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要将失误降到最低,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要害怕,总会有解决的方法。”
他时刻以雷锋的 “螺丝钉精神”勉励自己,“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我要尽心尽力,为维纳特的明天贡献全部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些成果、荣誉不是我一个人努力的结果。”陈昌寿告诉记者,自动上料装置设备之所以能够研发成功,离不开工程师们的指导、各位同事们的帮助以及公司的倾力支持,在他心目中,知识、技术可以共享,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灵感与创新都是在交流与探讨中激发出来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公司越来越强。”因此,从1990年开始陈昌寿就着手带徒,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创新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正是在他的严格培训与耐心指导下,徒弟们学有所成,有的还成长为部门领导。
陈昌寿不仅对徒弟们很上心,对周围同事也十分热心,谁有问题他都会第一个冲上去替他们解决问题,还经常主动询问同事是否需要帮助。
“陈师傅,您来看下这个呢,感觉大小不是很合适……”“来了!”话音刚落,陈昌寿就麻利地戴上手套,径直朝机器走去……
□ 张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