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还没到3月,江之源的河豚早已肥美味鲜、订单连连,老总许云英笑言:“多年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少不了市财政的鼎力相助,农财人周到服务,才有了江之源今日的成就。”
近年来,围绕“强农、富农、美农”,市财政局农财科用心作为,理好乡村振兴的民生账本,全市农业产量高了,农民腰包鼓了,农村的样貌更美了。
能吃苦、勇作为
编著普惠大众的“致富经”
施肥的是天上飞的无人机,防虫的是地上转的植保机,这里不是黑龙江五常,而是扬中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2016年起,市财政局农财科共投入高产创建资金486万元,每年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750万元,为科学种田深挖源头,注入活水。种田大户们表示:“有政策支持、政府鼓励,种田也将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近年来,市财政局农财科集中力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示范农村合作社、省级家庭农场、特色休闲农业基地73家,四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产品、有机农产品300余个,3年来累计安排财政资金2430万元。
敢创新、贴民心
争当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
建于2013年的润裕合作社,位于八桥镇红旗村,占地320亩,土地流转费用27万余元。近年来,市财政局农财科先后投资100多万,助其建设、发展,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人均增收8千余元。
2018年1月5日,一场大雪陡然天降,让新坝镇红联村村民冯宁措手不及,近58亩的钢架大棚以及棚内蔬菜受损严重。还好,冯宁年初自缴保费6800余元,财政补贴保费30000元,报案后经核实,一次性赔付近23万元。冯宁坦言,这不仅仅是及时雨,更是雪中送炭。
截至目前,我市已享受财政农业保险补贴的农民达3万余人,财政补贴资金达765万元。大灾无情人有情,一次次财政资金的精准拨付,饱含着农财人秉承仁爱、温润民生的别样情怀。
勤修炼、善钻研
勾勒乡村振兴的“财政样本”
走进油坊镇同德村,道路整洁、绿植丰茂、河流清澈、设施完善,谁也想不到这里曾是一片脏乱之景。
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市财政局农财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统筹,支持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农村新型社区,先后建成美丽乡村10个,水美乡村17个,让农村不仅有“颜值”有“内在”,更有“气质”。
此外,他们还与市委办等部门,研究出台乡村振兴五年战略意见,将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力求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市财政局农财科又牵头推行了镇江市涉农资金阳光监管平台,深入开展“三治理一挂牌”专项治理,持续推进“惠农惠民政策镇村行”等,让农业资金不仅“管得好”更 “用得好”,真正还老百姓一本明白账,全市惠农政策更有温度,三农服务更有深度。
□徐琳 扬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