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综合新闻 |
|
|
|
改革创新 彰显扬中特色 |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
|
2018-12-28 |
|






实事求是抓改革、抓开放
原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扬中市委书记
陆朝银
改革开放40年,我是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从原来的孤岛沙洲到现在的“一岛五桥”“三横四纵”,从“五匠营生”到现在的强企林立,从穷乡僻壤到现在的“花城绿岛”,扬中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回顾四十年的沧桑变化,我感慨万千。
改革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势利导;要善于抢抓机遇、用好用活政策,敢于突破;要敢于决策、善于决策;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
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天上浓烟滚滚,地上污水横流”,GDP上去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却降低了,这绝对不是我们搞发展、搞改革的初衷,改革一定要守住扬中人民的“生态线”。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开拓创新、凝聚智慧,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事求是。我们一定要结合扬中的市情实际,抓住发展机遇,善于决策,勇于决策,敢于决策,在新的挑战面前迎难而上。
以新“四千四万”精神引领发展
新坝镇镇长
杨友军
从结庐而居到别墅成群、从手工作坊到产业集群、从产业园区到省高新园区、从偏隅小镇到全国百强,新坝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拼搏奋进、日新月异。
站在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的风口,新坝要把握好机遇,一手重点拉长智能电气产业链条,一手着重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瞄准产业生态培育,推动资本与智本、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中国工程电气电商岛”。
面对新时期“三大攻坚战”的艰巨任务,新坝将打破“思想”的枷锁,碰撞“智慧”的火花,创新举措破解难题。真正实现以思想上的“快进”,推动发展上的“快进”。
与此同时,新坝将始终捧好“四千四万”传家宝,以新“四千四万”精神引领广大干群;出台干部暖心容错机制,为“改革实干家”构建制度保障;以“强镇扩权”改革推动“放管服”落地惠民,推动“镇区合一”高效运行;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等影响大、品牌响、特色强的党建活动,为新坝高质量发展走在镇江前列,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走扬中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市发改经信委主任
仲斌
从1978年到2018年,扬中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在各个历史阶段勇当改革先行者、争做开放排头兵,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腾飞和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46.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1752万元跃升至2017年的32亿元;工业经济实现从1978年工业总产值的1.4亿元到2017年工业申报销售超600亿元的跨越;连续十多年获评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市)”,2018年我市列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3位,“全面小康建设百强县(市)”第8位。
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我们将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坚持思想解放不动摇,深度对标苏南,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优化建设路径;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在强化动能转换、瞄准前沿高端中激发整体活力;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推进产业结构重构;坚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在内引外联、内外联动中厚植优势内涵,努力走出一条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扬中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解放思想 坚定改革开放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孙国荣
扬中40年风雨兼程,在解放思想的大旗下,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面对过去艰难而辉煌的40年,着眼于扬中未来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改革开放这40年的最大启示有四方面。
要坚定不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40年,扬中人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艰苦探索,走出了一条扬中特色的工业化路子。
要坚定不移坚持工业强市。只有工业经济发展了,第三产业也才有一个现实的基础。工业经济和实体经济是扬中未来发展的两根支柱、两个翅膀,不能因长江生态旅游岛建设而影响扬中现代实体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做到相互促进。
要坚定不移坚持“四千四万”精神。扬中处在现代化建设新的起点上,迫切需要乘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东风,让“四千四万”的精神大旗引领扬中再一次出征,赢得又一次辉煌。
要坚定不移抢抓发展机遇。实践表明,强化发现机遇的意识,提升抢抓机遇的能力,是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之道。处在新时代,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扬中,更需要强化机遇意识和本领。
永续奋进 行稳致胜
八桥镇永胜村党委书记
李卫东
改革开放之初,永胜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村级经济一穷二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靠唯一的村办企业得胜电镀厂撑门面。2008年,随着238省道复线工程的开工以及“三增”主题活动的开展,永胜村抢抓发展机遇,共新建标准化厂房1万多平方米,盘活闲置资产近2000万元,当年引进企业10多家。去年,永胜村成立了扬中首家村级商会,村域现有企业45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村集体年收入也攀升至200多万元。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永胜村将坚定不移推进思想解放,对接乡村振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主动将永胜发展融入长江生态旅游岛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强村富民,充分发挥永胜商会作用,强化创业支撑、浓厚“双创”氛围,在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提标、文化惠民等方面统筹发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发展,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发展电商平台、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坚定不移推进党的建设,持续巩固“三个一”工程、“代办式服务”等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永胜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 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大全集团执行总裁
葛飞
改革开放40年,大全集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公司发生了巨大变化。1984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从调整产品入手,通过和科研院所、高校、国有企业合作,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逐渐形成中低压成套电气及元器件、轨道交通、太阳能多晶硅三大产业。目前下属23家制造公司(含3家合资公司),其中武汉新能源接入装备与技术研究院是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的唯一一家民营研发中心。截至2018年底,公司总资产150亿元,近两年上交税金超16亿元、发放员工薪酬24亿元。
围绕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计划在2019年6月实现设计标准化、数字化,2022年基本实现智能制造,主要产品国内领先,部分产品国际先进。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进度,加速新产品市场投放,满足用户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将“大全”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