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看扬中
 
滚动播报
头条新闻
扬中要闻
综合新闻
社会民生
热线
江洲论坛
公告公示
专题特稿
影像扬中
视听在线
图闻扬中
文苑
健康
关注
风采
媒眼看扬中
当前位置:首页 >>看扬中>>文苑
文苑  
上一条:羊 汤 下一条:国庆回乡
书房变迁记
□荆墨   2018-12-19

  读书人都希望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它或大或小,总能承载读书人的梦想。我家书房的变迁,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阅读不仅改变我个人,还终将改变整个时代。 我最早的书房,其实就是我的床头。那时,我家就一间房子,里面放了一张床,还有锅碗瓢勺生活用具。我的几本从旧货市场掏来的书,就只能放在床头。书不敢多放,放多了就没有我睡觉的地方。我读得津津有味,经常忘记饭香。那时我读柯云路的《新星》、张贤亮的《绿化树》,感觉写得太好了。那时我不仅读,而且还做摘抄。我趴在床头,抄汪国真的诗,至今我仍然记得汪国真 《热爱生命》中著名的句子:“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回忆起那段床头读书的时光,我像很多人一样,有一个相同的结论:那是一个洋溢着激情的阅读饥渴时代,是一场读书人的盛宴。 九三年的时候,我的书房是一张桌子。我家的房子由一间变成了两间,但我还是不敢给自己买个书橱,因为它太占地方了。我索性就把一摞摞的书,搬到客厅的桌子上,我看起书来也比较方便,比坐在床头看书舒服了很多。我坐在桌旁看得最早的书是《围城》。“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我被钱锺书这个巧妙的比喻逗笑了。路遥《平凡的世界》,不仅感动了我,还感动了整个中国。后来,我又读到《文化苦旅》,翻来覆去的看,余秋雨一步步将我带入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多少文化情,多少辛酸事,均如流水淙淙,宛在眼前。 零三年的时候,我的书房是一个书橱。我家的房子也由两间变成了三间,终于有地方可以摆个书橱了。我的书橱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资料柜,但我把它改装成了书橱,可以放三百多本书。有了书橱,我就大量地买书了。那年“非典”,我买来了《求医不如求己》来看,说实话,真没给我多少震撼。后来,我读到了易中天的《品三国》。这位年届花甲的厦门大学教授,他说诸葛亮唱的是卡拉OK,曹操其实很可爱,关羽应该当爱神。我以后再看《三国》时,不再是囫囵吞枣,而是学会品一本书了。我跟着当年明月的节奏读 《明朝那些事儿》,竟然把整套书都读完了。那时浅显易懂的读史热,反应了我对传统文化割舍不下的情结。 一五年的时候,我的书房是一间书房。我家的房子变成了四间,我把其中朝阳的一间,装修成了书房,我给书房取名“独乐源”,是我独自在书海里畅游的地方。书房里,我把三面墙都装上了书橱,总共能放几千本书。这时候买书,不再是一本两本地买了,而是成套成套地买,或者几十几十本地买。此时,莫言获得诺奖,是慰藉,是证明,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新起点的开始。莫言的获奖,更促进了我的读书热情,我把他全部的书都买来读了,读到了一种文化的自信。我读贾平凹的《秦腔》《古炉》《带灯》《老生》《山本》,总能够感觉到一个时代的命运,感觉到贾平凹的悲天悯人。读迟子建的《群山之巅》,感觉真正赋予了生命的美丽与庄严,让温暖照亮了生活的世界。 我的书房变迁史,不仅记录了我个人的读书快乐,更折射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崛起!
  
  
  
版权所有:扬中市融媒体中心 扬中市新闻中心
苏ICP备05003211号 苏新网备:201407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200010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420010
联系人:蔡祥斌 联系电话:88366811 
您是本站第
591270309
位访问者
本年度:139750818 本月:1426693 今天:107015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
信箱:zy598y5@163.com
电话:(0511)8836681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WWW.12377.CN
  江苏省互联网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信箱:js12377@jschina.com.cn
电话:(025)888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