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热线 |
|
|
|
组织慢性病患者建立蓝光堂会,2000余名群众签约他的“家庭医生团队”—— |
张林:患者把我当依靠,我把患者当亲人 |
|
2018-09-19 |
|
说起新坝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林,“用心、热情、专业”是患者们对他的最多评价。“小张人很好,我们都信他,哪怕是开盒药,我也定要找他。”新安村的严老笑着说。
一次急诊,坚定从医信念
1995年,21岁的张林从丹阳卫生学校毕业,来到新坝中心卫生院工作。“当时,刚刚踏上临床工作,经验不足,给人看病还要翻医书,压力很大。”张林回忆说。
一日晚9点,张林在急诊室值班,突然一位患者在家人的搀扶下急匆匆走了进来。“当时,他面色苍白,胸闷气急,我立马给他做了个心电图,结果显示是快速房颤。”
怎么办?张林努力劝自己冷静下来,想好对策,立马给患者吸氧、用药,进行强心治疗。因为不放心患者,他坚守床边,15分钟就为患者听一次心跳,测一次血压。
“到了晚上11点,患者的病情突然变化,听诊心率明显加快,我心一揪,又赶紧给他做了一次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又调整用药,控制他的心室率,继续监护。第二天早上5点,他的病情减轻,我又给他做了一次心电图,结果显示恢复正常心律了。”
张林说,因为这件事,他受到了院里老主任的表扬,更坚定了自己要当一名好医生的信心。而那位患者,也从此成了他的铁杆粉丝,直至去世都一直找他看病治疗。
偶然拜师,认定慢病专科
1998年,原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李志尚主任受邀来到新坝中心卫生院,开设了糖尿病专家门诊。
“当时,李主任说想找个人帮忙,我一听便毛遂自荐,喝了拜师酒。那时候,糖尿病患者并不多,但许多人一旦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就已是到了较为严重的阶段,时常引起失明、肾功能衰竭、下肢感染溃烂等并发症。”张林说。
“有一次,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士来到医院就诊,说自己眼睛视物模糊,经检查,他竟患糖尿病10年之久,眼底大量出血。我们建议他去往外地就医,但即便如此也很难治好了。”张林说,从此他便意识到糖尿病的可怕,更将之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努力专攻。
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学历,多年来,张林一直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更自费去往南京、扬州等地开展短期学习。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小本子,上面详细记录着百余名患者的姓名、电话和病情,他说,糖尿病等慢性病最重要的就是要防控,他得时常提醒他们,控制好病情,避免恶化。
多份坚守,普惠患者百姓
2015年,在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积极对接后,全市首家慢性病“全—专联合门诊”落户新坝中心卫生院,张林成为门诊负责人。每日,仅糖尿病患者他就要接诊20余人次。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慢性病患者,张林又在镇江一院吴晨光主任的指导下,组建起“蓝光堂会”,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讲座,教会患者监测血糖,合理运动饮食以及胰岛素注射技巧等,会员也从最初的30人增至150余人。
此外,2016年,张林还建起家庭医生团队,截至目前,共签约服务对象2000余人。结合自身所长,两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起不定期走访所有签约对象,为他们制定养生清单,帮助预约专家治疗,受到了众多好评。
“如今,我当上了副院长,我想尽己所能再为患者们做些实事。我打算申报省级慢病特色科室,带领科室成员成立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和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点,做到慢性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致残率。”
“从医数十年,我感觉用心去做才能赢得患者信任。患者把我当依靠,我便把患者当亲人。”张林说。
□徐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