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扬中 |
 |
|
 |
滚动播报 |
|
 |
头条新闻 |
|
 |
扬中要闻 |
|
 |
综合新闻 |
|
 |
社会民生 |
|
 |
热线 |
|
 |
江洲论坛 |
|
 |
公告公示 |
|
 |
专题特稿 |
|
 |
影像扬中 |
|
 |
视听在线 |
|
 |
图闻扬中 |
|
 |
文苑 |
|
 |
健康 |
|
 |
关注 |
|
 |
风采 |
|
 |
媒眼看扬中 |
|
|
 |
|
|
 |
江洲论坛 |
|
|
|
|
□吴永荣
扬中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节点上,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当前全球、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桎梏,调整产业结构,放大经济效益,来一场扬中经济发展的新革命浪潮,推进扬中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不仅要回答为什么要解放思想,还要回答如何解放思想的问题。
突破传统思维,要正确看待现有的主导产业。作为我市对外叫得响、占经济总量较大的工程电器、绿色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技术含量低,可复制性很大,市场份额占比小。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优化升级,面临的挑战也十分激烈。供销员经济模式逐渐弱化,靠拉关系走捷径拿订单的路子越走越窄。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出现“关系难找、业务难跑”的尴尬局面,少数多年名列全市“三十强”的企业已经处于疲软状态,个别甚至停产或半停产。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我市传统的支柱产业竞争力后劲不足,没有地标型的自主品牌,这是扬中经济的短板。在强手如林的形势下,必须迅速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找准不足之处,调优调强产业结构,促进扬中产业新提升、新发展。
突破传统思维,要把着力点放在引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项目上。要舍得下硬功夫、花大投入。我市土地资源极为宝贵,一些老牌企业将原有的工业用地改作房地产开发,再到新的工业园区征地重复老产品,这种现象实际上是表面浮华。因此,引进高科技制造业项目是扬中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出路,势在必行。要从全球市场化的高度出发,借鉴上海自贸区和苏、锡、常等地的成功经验,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引进几个叫得响的品牌项目,促进扬中经济新一轮腾飞。
突破传统思维,必须上下齐动形成合力,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回顾扬中历史,无论是过去的“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格田成方、水系革命,还是上世纪的“众志成桥”的大桥、大道、大堤建设,都是唤醒了全县(市)人民的斗志才取得的。今天,面临不进则退随时可能被淘汰的严竣形势,需要再度凝聚全市人民的志气,通过思想大解放带来行动大提升,把压力变动力,为扬中经济新一轮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要改变“领导急、少数人急、经济部门急”的状况,形成为扬中经济新一轮发展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可以在各级干部中选调精兵强将组成招商团队,也可以实行企业强强联合、合力引资引智,还可以增加激励机制,鼓励招商有功人员,同时要充分利用扬中籍在外人士的人脉优势,推介扬中,引进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