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
 |
|
 |
四十年四十事 |
|
 |
岛城蝶变 |
|
 |
美丽乡村行 |
|
 |
改革足迹 |
|
 |
改革跫音 |
|
 |
改革答卷 |
|
|
 |
|
|
 |
美丽乡村行 |
|
|
|
|
徐纪荣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村党委书记,我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现在村里发展得还可以,但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我们在产业富民、生态惠民、组织强基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需要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征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当好强村富民的“火车头”。
要在产业振兴上下力气,壮大农村经济“钱袋子”。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福源村将推进工业进园区,通过在园区内新建标准化厂房,为入驻企业留足发展空间;盘活村级存量资产,结合园区整体规划、产业结构等要素,确保用地产出最大化;调整村级收入结构,组织、帮助、指导村民成立家庭农场、种养专业合作社等,推动全村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争“十三五”末,村集体收入翻一番。
要在生态振兴上做文章,刷出美丽福源“新颜值”。今后的工作中,福源村一方面将高点定位抓好村庄环境的常态化整治,开启“八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另一方面,提升“福文化”的品味内涵,继续加大投入惠民生,完善文化活动场所、深入开展“平安家庭”评比等主题活动,提升福源的文化底蕴。
要在组织振兴上抓提升,激活乡村发展 “内生力”。进一步强化班子带队伍,当好福源发展“领头雁”,下阶段,我们将做好村干部“一带一”传帮带,把村两委年轻干部放到矛盾调解、建房、农业等与群众打交道多的一线岗位锻炼,提高年轻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与此同时,实施好“党员先锋亮绩积分管理”工程,以此规范党员教育管理,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福源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者系福源村党委书记) |
|